聚焦:湯臣倍健賺錢難,董事長直呼“結果不可接受”
3月17日,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發布了2022年年報,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8.61億元,同比增長5.79%;歸母凈利潤為13.86億元,同比下降20.99%;扣非凈利潤則為13.76億元,下滑10.69%。
與年報同時發出的還有公司董事長的致股東信,在信中梁允超表示:“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可接受的”。2022年的湯臣倍健可謂是攢足了勁,但結果卻是不僅營收增速放緩至個位數,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在逐年增加的銷售費用支持下,谷愛凌等大牌代言也帶不動其業績,湯臣倍健真的老了?
增收不增利,2022年凈利潤同比降20.99%
【資料圖】
對于保健品賽道龍頭湯臣倍健來說,近年來似乎陷入了增長瓶頸。在2022年業績公布之后,不僅董事長感到震驚,反映在二級市場上更加強烈。3月20日(湯臣倍健財報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湯臣倍健開盤后直線跳水,全天最大跌幅超11%。
而縱觀近年來的業績數據,其增長頹勢或許早有跡象。2019年至2022年,湯臣倍健的收入增速分別為20.94%、15.83%、21.93%、5.79%,其中2022年的個位數增速是自2016年來首次收入增速為個位數。
業績的疲軟或許也與線下渠道受到影響有關,近年來,隨著線上渠道準入門檻較低入局者眾多,削弱了實體藥房的市場份額,使得競爭愈發激烈,湯臣倍健多年來建立起的渠道優勢不再明顯。
另一方面,湯臣倍健的產品似乎也賣不動了。2022年,湯臣倍健的片劑銷售量同比下降12.55%,粉劑銷售量同比下降35.90%,膠囊銷售量同比下降8.85%。
在2022年業績表現不佳的前提下,董事長梁允超似乎對2023年充滿了信心。針對2023年的發展預期,湯臣倍健表示,2023年,公司計劃實現營業收入雙位數增長。其中,預計境內線上渠道收入增速超過公司整體收入增速,但能否順利實現,依然是個未知數。
重營銷輕研發,梁允超說的高科技企業能成嗎?
去年年初,梁允超對股東發出戰略構思,聲稱要在未來八年里初步完成湯臣倍健向科技型企業的轉型,但卻讓人看不見成效。
縱觀湯臣倍健2022年的營銷戰略,從谷愛凌到馬龍等大牌明星接連助陣,湯臣倍健的銷售費用有增無減。2022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為31.69億元,同比增加6.91億元,增幅為27.89%。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銷售費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均在30%之上,一直很舍得在營銷推廣上花錢。而不同于在銷售支出上的大手筆,湯臣倍健在研發上卻顯得有些摳門。
從研發投入來看,2019年-2022年,湯臣倍健研發費用分別只有1.26億、1.40億、1.50億、1.59億,遠低于同期的營銷投入;而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40%、2.30%、2.02%、2.02%。
從研發費用率來看,湯臣倍健的研發費用率也遠不及其他同行,研發費用率常年維持在2%左右,而同行業的健康源、嘉必優等2021年研發費用率均接近10%。
重營銷、輕研發之下,成為科技型企業難道只是一個噱頭?陷入“中年危機”的湯臣倍健,要如何擺脫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