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股份任性并購“爆雷” 2022年凈利潤斷崖下滑90%
2023年2月1日,三元股份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讓投資者徹底傻眼了,凈利潤僅為2900萬元到4100萬元,比上年同期(追溯調整數據)將近減少25751萬元到26951萬元,同比減少86%到90%。
(資料圖片)
這還沒完,三元股份還表示,參股公司存在減值風險,可能導致公司2022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在前述基礎上減少不超過2億元。這意味著三元股份業績或將面臨近8年來首次年度虧損。
對于業績下滑,三元股份解釋稱,公司于2022年1月合并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首農畜牧”),受豆粕、玉米、苜蓿等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因素影響,養殖成本周期性上漲,導致畜牧板塊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公司乳制品業務及投資板塊餐飲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利潤同比下降。
不難看出,參股公司經營不佳成為三元股份業績“爆雷”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三元股份不斷通過外延式并購進行多元化,以尋求規模業績上的突破,但頻繁的對外投資并購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2022年初,三元股份發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表示要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取得2023—2025年公司歸母扣非后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不低于4.2%、5.4%、6.9%;同期歸母扣非后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41%、501%、715%;同期年營收增長率分別不低于59%、83%、121%的好成績。
按這份股權激勵計劃,三元股份2023—2025年的營收將達到121.68億元、140.05億元、169.13億元。
然而回顧三元股份近十年來發展情況,其營收增速普遍只有個位數,最高的時候也只有21.80%,而2022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也只有80.6億元左右,甚至未完成董事長于永杰定下的85億元營收目標。
顯然,三元股份這份股權激勵計劃有“放衛星”的嫌疑。而三元股份敢放出如此宏大目標的底氣源于近幾年完成的幾大收購。
2018年,三元股份以近50億的價格收購了主營植物基產品的法國企業StHubert;2020年收購了艾萊發喜5%股權,而早在2016年三元股份已從關聯方手中收購艾萊發喜90%股權,通過這次收購持股達到95%。艾萊發喜主營業務為冰激凌,“八喜”為其旗下品牌。
2021年11月,三元股份收購了首農畜牧46.37%的股權,加上之前的股份持股達到51%,正式將首農畜牧收入囊中。首農畜牧主要從事種牛培育、奶牛養殖、原料奶生產及銷售等業務。
2022年8月,三元股份以約7005.40萬元的價格從新華聯手中取得湖南太子奶40%股權,將其變成三元股份全資子公司。
投資并購是短期內做大規模的不二法門,但前提是投資標的質量需是良好的,三元股份的投資思路卻恰恰相反,專挑經營陷入困境的標的入手。
2016年以13.05億元收購艾萊發喜90%的股份時,艾萊發喜當年的凈利潤僅為8308萬元,對應市盈率估值約為17.5倍,收購后三年,艾萊發喜的凈利潤平均增速均不足10%。2020年再收購5%的股份時,原股東承諾2020年到2022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24億元、1.39億元、1.53億元,而2020年艾萊發喜凈利潤僅為4025萬元,2021年凈利潤為1.15億元,連續兩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收購首農畜牧則遭遇了行業“逆水”,2022年以來國內乳制品市場消費低迷,上游養殖戶再現“倒奶殺牛”。首農畜牧并表后,業績就開始“爆雷”,2020年首農畜牧合并口徑的營收為22.14億元,凈利潤為2.08億元。2021年前5個月合并口徑的營收為10.54億元,凈利潤為8043.76萬元。
至于2022年收購的太子奶業績則是“十年九虧”。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太子奶只有2015年、2019年凈利潤為正,其他年份均為虧損。2021年,太子奶更是僅有1852萬元的營收,卻虧損6140萬元。
2021年7月,新華聯開始著手轉讓太子奶全部股權卻始終無人接盤,到2022年7月以7折掛牌拍賣還慘遭流拍。三元股份起初宣布放棄優先購買權且不參與拍賣,但后來還是接盤了。
這一系列投資并購不僅沒能為三元股份帶來新的業績增長,反而讓其債臺高筑。數據顯示,三元股份的負債總額從2017年的25.82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97.74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總負債額為75.46億元,財務費用也從508.21萬元上升到2018年1.5億元,此后每年財務費用基本維持在1.5億元以上,大幅侵蝕了利潤。
與此同時,三元股份大幅溢價收購“劣質資產”積累的商譽值為業績“爆雷”埋下伏筆。數據顯示,2017年末三元股份的商譽僅為1985.87萬元,到2021年末這一數據已增長至15.49億元,而根據2022年度業績預告,僅過去一年三元股份就要減值近2億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