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通訊!齊魯銀行“毛驢貸”引發訴訟,7年“精準扶貧”后變負債
好心辦壞事,大概說的就是齊魯銀行的毛驢“生態養殖貸”了。本著“精準扶貧”“產業振興”的目的助力養驢熱,結局卻是致富變致“負”。
“毛驢貸”背后,7年“精準扶貧”后變負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情要從7年前東阿阿膠在東阿縣掀起的養驢熱說起。
俗話說得好,中藥有三寶,人參、鹿茸與阿膠,而東阿縣,正是以阿膠聞名。彼時東阿阿膠正在東阿縣強力造勢推廣毛驢養殖,因阿膠的原料是驢皮,阿膠企業需要大量的驢皮,但由于當地養驢的模式過于散落,無法解決原料之困,養殖戶又缺乏初始資金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便陷入了僵局。
這時,齊魯銀行的生態養殖貸出現了。
據悉,這個貸款牽扯到了“政府+龍頭企業+銀行+合作社”四個角色。首先由企業定價提供驢駒,并定價回收成品驢;齊魯銀行則幫助政府與企業合作,提供年利率6%的定向貸款,貸款金額為總投入的50%。這樣下來解決了養殖戶擔保難問題,再加上當地政府的專項補貼,讓合作社在初始階段少了后顧之憂。
但故事的結局卻沒有那么完美。由于市場變化和規模化生產技術不成熟,導致母驢流產死駒嚴重,多數合作的驢場棄養停養。齊魯銀行先后投入上億的毛驢“生態養殖貸款”,在7年“精準扶貧”后變成了負債。
近期,由于幾十家阿膠合作驢場未如期歸還貸款,齊魯銀行將其起訴至東阿縣人民法院,法院判定阿膠合作驢場每家幾百萬債務,限期歸還貸款。
但這上億元的貸款能否順利歸還卻成了一個難題。合作驢場在判決后到東阿阿膠公司交涉表示:“前期阿膠和銀行都宣傳的是養合同驢,活體抵押,母驢失敗,資產貶值流失責任在阿膠。”
而東阿阿膠方則表示:“阿膠的合同協議都經公司法務部審核,阿膠一直在按合同辦事,母驢失敗也回收了,債務應該合作養驢場自行負擔。”
那到底該誰負責呢?曾經鼓吹其“毛驢貸”是金融扶貧的齊魯銀行,所提出的這個養殖貸款模式也沒有那么科學。
轉債上市首日破發、齊魯銀行罕見向下修正轉股價
事實上,近年來齊魯銀行似乎有些流年不利。2022年12月19日,齊魯銀行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掛牌上市,但上市首日即破發,開盤價格為98.01元,收盤價報95.13元。
截至2023年1月9日,該行股票近30個交易日中已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80%。于是在1月9日晚,齊魯銀行發布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通過了《關于向下修正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價格的議案》,向下修正了轉股價。
值得注意的是,齊魯銀行的存貸比也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齊魯銀行的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342.49億元、2536.42億元,存貸比為60.12%,而銀行業同期平均水平為78.65%。
對于齊魯銀行來說,股價低迷、轉債破發、且存貸比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反映出其經營水平有待提升,銀行健康發展之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