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薛老爺子“寵妻”66年
東北網3月11日訊 每天打洗腳水、熬小米粥、飯菜不重樣、經常有驚喜……這大概就是人們心目中愛情最美的樣子!90歲的薛天順老人,數年如一日,把老伴寵成了“小公主”,用行動詮釋了甜美愛情。
3月9日,記者來到世紀唐人小區,用鏡頭記錄了這對老人的生活點滴。
左鄰右舍齊夸贊
“找薛大爺啊?他可是我們小區的名人,性格好、人熱情,關鍵是對老伴好,讓我們年輕人都羨慕!”
聽說記者要采訪,幾位居民主動引路,對薛天順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王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兩家是鄰居,去年薛大爺的老伴摔傷了,可把薛大爺心疼夠嗆。按摩、揉腿、買儀器,下樓攙著、走路扶著,一會兒問冷不冷,一會兒又問疼不疼,忙前忙后那個細心勁兒,讓人看了真羨慕。”
走出電梯,王女士幫忙按響了門鈴,開門的正是薛天順老人。
老人頭發花白,戴著眼鏡,穿了一件紅毛衣,一臉的笑容,嗓門洪亮。
“薛大爺,記者來采訪,您和記者好好嘮嘮,到時候讓我老公也學學。”
聽王女士說完,薛天順老人笑著說:“沒啥,就是過日子唄,你家小于煙酒不沾,已經夠優秀了。”
照顧老伴很用心
“老伴,快來、快來,家里來客人了。”
薛天順老人,一邊招呼著記者進屋,一邊扯著嗓子喊老伴。
室內,窗明幾凈,地面整潔,物品擺放有序,窗臺上的花開得格外艷。
薛天順的老伴雷良梅說:“他90歲,我86歲,你瞧我倆,頭發全白了,都老了。”
“過日子,都是瑣瑣碎碎的小事兒,哪有不吵架的,我們也是吵吵鬧鬧一輩子,我知足啊,老伴對我是真好,知冷知熱,可用心了。每天給我打洗腳水,讓我泡腳,熬小米粥、提醒我吃藥、看手機學做菜,每天換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我這么胖,全怪他。”
雷良梅老人嘴上埋怨著,卻一臉的幸福。
養花喂鳥愛鍛煉
薛天順老人說:“年輕時,她跟著我遭了不少罪;歲數大了咱就得學著替她分擔。只要她開心,我干啥都行。”
采訪中薛天順老人,一會兒起身端水果,一會兒去臥室翻相冊,老人身體硬朗,腿腳靈便,腰桿溜直。
薛天順老人說,他喜歡養花喂鳥,夏天拎著鳥籠子四處溜達;冬天在小區里喂鳥,還打車去陽光商都買鳥食。
冬天怕外面路滑,起床后,老人就挨個房間走圈,一走就是幾十圈,還要用梳子梳500下頭;天暖外出時,喜歡坐車看城市風景。
雷良梅老人在一旁嘀咕:“他可愛溜達了,一出去就是一小天,他有高血壓,就怕他摔著,沒辦法只能寫個信息卡片,塞他兜里,以備急用。”
平日里,倆人閑不住,周末讓兒女們帶著自駕游、去棚室采摘、到冰面看捕魚,只要出門就高興。
記者了解到,老兩口飲食清淡,早上吃燕麥,中午炒青菜,晚上吃面條;愛吃粗糧、多食堅果、少食多餐是他們的健康法寶。
天暖和了逛大慶
采訪中有人敲門,是超市的配送員,送來一大塊牛肉和一捆青菜。
絞肉、和餡、揉面、搟皮、包餃子……老兩口配合默契,一會兒工夫,一蓋簾餃子就包好了。
薛天順老人說,餃子包好了放冰箱凍上,讓兒女拿回家吃。
老人一兒一女,女兒住在附近,兩天來一次,蔬菜、水果買一堆;兒子住在讓胡路,一周來一次,每次也是大包小裹。
老人的女兒說,爸媽愛干活,拖地、刷碗自己干,用水、用電都節約。
薛天順老人是一名老會戰。上世紀60年代,大慶還是一片荒原,當時在玉門油田工作的他,接到上級指示開赴這里。沒有任何準備,他就坐著悶罐車向東北而來。
報到當晚,住進了用帆布搭的帳篷里,一宿都沒睡著。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大家才住上干打壘,有了干打壘,居住條件才得到了改善。
“我們結婚66年,在大慶生活了幾十年,見證了城市由荒蕪到繁榮的過程,如今咱大慶到處是高樓大廈。環境好了,市民生活也越來越好,等天暖和了,我和老伴天天逛!”薛天順老人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