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海淀 通州 門頭溝等多地開展宣傳
曝光投訴熱點、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整治教育培訓亂象、召回缺陷消費品……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海淀、通州、門頭溝等多地紛紛開展了以“共促消費公平”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
通州區市場監管局、通州區消協在3月15日當天聯合發布《2021年度通州區受理消費者投訴分析》。分析顯示,網絡消費、合同履行、虛假宣傳、售后服務、食品安全、預付式消費等行業領域的投訴數量較為集中。按投訴性質劃分,售后問題、合同問題、安全問題產生的消費糾紛排名前三,分別占到全部投訴的26.44%、22.75%和15.09%。其中,虛假宣傳主要集中在食品、日用品、書籍和衛生保健用品等領域,合同糾紛類投訴主要反映的是不按照約定承諾退款問題,預付費消費問題則主要集中于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美容保健和生活服務等方面。以網絡消費投訴為例,除了往年集中的商家宣傳與實物不相符,存在質量問題,未按約定發貨等問題,網約車平臺扣費不合理,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問題也時有發生。
2021年,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構建了“執法-信用-曝光”三位一體模式,推進“預付式消費”整治,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889萬余元。此外,立足市場監管職責,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開展廣告監管、產品質量監管、計量監督、教育培訓整治、房地產中介整治等工作,持續加強網絡交易治理,強化食品和“兩品一械”領域監督抽檢工作,開展汽車售后和缺陷消費品召回等各項工作。2021年,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辦理各渠道工單達43萬余件,切實有效地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記者從昌平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按照區域劃分,2021年,12345接訴即辦訴求發生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回天地區和昌平城區,其中回天地區12345接訴即辦訴求占總量的42%。針對轄區消費者的投訴舉報情況,昌平區市場監管局對教輔培訓機構、預付式消費、食品經營等行業的高投訴主體,在其店內顯著位置張貼警示黃牌6726戶次,并對發現的虛假宣傳、銷售不合格食品及無證照經營等違法行為立案查處1830件。
順義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投訴分析顯示,2021年共接收各類訴求47444件,通過“接訴即辦”熱線接收的訴求量達67.77%。其中,市民反映最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市場環境秩序、商品服務質量、預付式消費以及網絡交易等五大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