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推出“贛鄰通”物業信用管理平臺破解物業糾紛難題
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服務差,不愿繳納物業費;物業公司收不到物業費,難以提供優質服務……眼下,業主“炒掉”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起訴業主的案例還真不少,以致雙方關系變得緊張,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普遍性難題。
撫州市創新推出“贛鄰通”物業信用管理平臺,通過兩年多的試點,于今年2月起在全市范圍上線運營。“贛鄰通”具體是如何運營的?這一舉措能否破解物業糾紛中出現的種種難題?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成效初顯,好服務換來業主自覺繳費
2月24日上午,匡俊鳴像往常一樣到銀行對賬,結果卻出乎意料——在今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90%的業主自覺繳納了物業費,而在往年同期,繳費率還不到50%。
匡俊鳴是撫州萬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長期服務于該市臨川區龍騰府邸樓盤。過去,匡俊鳴為了收取物業費,常常要挨家挨戶貼單催繳,逐一給業主打電話,既要“磨破嘴”又要“跑斷腿”,但即便如此,居民繳費率仍不高。局面的改變是在去年下半年,撫州市物業信用管理平臺“贛鄰通”在小區試點運營。自此,匡俊鳴不用再為催繳物業費頭痛了。
談及現在居民為何繳費如此自覺,龍騰府邸樓盤業主劉先生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物業公司解決了長期困擾小區的一個大難題。原來,近幾年,樓盤隔壁的華萃庭院樓盤因管道老舊經常冒出糞水,異味嚴重影響小區居民生活。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不少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便拖延甚至拒絕繳納物業費。“其實,我們業主拖欠物業費主要是對物業服務不滿意,不然誰愿意天天被人催款。如今,問題解決了,物業服務也很好,我們必須支持。”劉先生道出了大多數業主的心聲。
對此,匡俊鳴說:“公司一直在找華萃庭院開發商、物業公司協調,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問題反復出現難斷根。”隨著“贛鄰通”的上線,公司將這一民生問題“一鍵”轉交到平臺。很快,由撫州市發改委牽頭,住建、城管、消防、街道等聯合行動,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小區業主紛紛點贊。
立規立標,倒逼物業服務企業規范經營強服務
撫州市住建局房政科負責人黃敏俊表示,龍騰府邸樓盤的問題,是當前物業管理糾紛的一個縮影。物業公司抱怨物業費難收,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服務不達標拒繳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導致糾紛不斷。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記者輸入關鍵詞“撫州、物業、業主”進行精準檢索后發現,撫州市范圍內搜索出2430篇公開、已決案例。尤其自2014年開始,判決書數量成倍遞增。
2020年初,撫州市發改委組織調研組,赴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學習之后,結合撫州實際,針對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的矛盾,提出以信用為抓手,政府介入監管,構建物業信用管理平臺“贛鄰通”。
同年12月10日,撫州市發改委、市住建局聯合出臺《撫州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綜合評價管理辦法》《撫州市物業服務項目經理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撫州市住宅項目物業服務資金監管指導辦法》和《撫州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檢查評價辦法》四份文件,積極推進物業服務企業信用建設,規范物業服務企業經營行為。
受訪時,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徐輝祥表示,“贛鄰通”鼓勵業主將物業費繳進監管賬戶,并根據考評結果撥付物業費,將物業管理信用信息與物業服務質量考評、投標資格、行業評優等掛鉤,倒逼物業服務企業強化誠信經營,規范物業服務企業經營行為,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的矛盾。同時,將小區業主繳納物業費等行為納入個人信用管理系統,通過物業服務全過程信用監管和物業費繳納的信用激勵,不斷提升全市小區物業繳費率和物業服務水平。
惠民利企,平臺上線未滿月即受好評
根據相關辦法要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考評由三部分組成:專家組檢查考評占比30%,實時更新的日常服務質量監督考評占比50%,業主評價占比20%。
物業公司評分總分為100分,評分70分及以上,撥付100%物業服務資金,評分50分以下,暫停撥付。而被評定為信用等級最低D級的物業服務企業在6個月內仍未作出整改的或整改未到位的,將列入物業服務企業“黑名單”,同時推送至撫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及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采取全市聯合懲戒措施。
除此之外,該平臺主要面向廣大市民、政府部門、物業服務企業并提供相應的App終端,平臺集業主決策電子投票、物業服務標準、物業繳費、報事、報修、物業商城等多種功能。在此基礎上,城管、交警、消防等執法部門進駐平臺進行日常辦公,業主反映的問題可“一鍵”轉交至相關職能部門處理,協助解決小區治理難題。
據了解,今年2月,“贛鄰通”在撫州市全面上線運營。截至2月24日,共有81個小區40959戶居民入駐平臺,月處理報事、報修等工作400余件,受到群眾好評。
行政法專家、江西財經大學教授王柱國評價稱,撫州創新推出“贛鄰通”物業信用管理平臺,既保證了業主及時繳納物業費,又能有效督促物業服務企業提供質價相符的服務,讓物業服務企業從“催繳物業費”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時間為業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融洽了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之間的關系,節約了寶貴的行政資源和司法資源,“惠民、利企、維穩、降耗”等多重經濟與社會效果凸顯,是一項多贏的民生舉措。(記者 付 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