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新開建智能工廠 武漢“小巨人”今年銷售額將增長兩到三成
“智能化改造對企業來說,無異于一場‘大手術’,但開特股份愿意率先進行這場‘大手術’。”10月15日,在湖北開特汽車電子電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的工業智能化改造推廣會上,該公司董事長鄭海法介紹,開特股份正在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相關投入超3000萬元。“借力智能制造,開特股份今年的銷售額有望較去年增長20%到30%,達到4億多元。”
據了解,開特股份深耕汽車電子行業20多年,主要產品傳感器、功率模塊、執行器、控制器等在細分市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中溫度傳感器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排名第一,是湖北汽車電子行業“隱形冠軍”,曾入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三批)。
鄭海法在會上介紹,該公司從2015年開始進行智能工廠策劃和建設,對原有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通過新建高端自動化生產線,購置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檢測、智能物流和倉儲等設備,實現從產品設計、制造、檢測、物流倉儲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長江日報記者在推廣會現場看到,開特股份SMT車間無鉛線體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操作,經過改造的汽車空調模塊自動生產線,只需2名操作工人,每日可生產2100個空調模塊。“改造之前的手工生產線,每日能夠生產1300個空調模塊,工人則需要5到6人。”開特股份技術總負責人李勇介紹,目前該公司共有20條空調模塊生產線,已經改造了3條,3年內將完成所有生產線的改造。
李勇表示,電子行業一直是朝著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高智能性的方向發展,企業推進智能制造,易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節省材料、能源、設備、人力、時間等。產品批量化、生產自動化,以低成本高產量出產優質產品,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據介紹,開特股份為奧迪、大眾、福特、日產、一汽、東風、上汽等眾多汽車品牌直接或間接配套,是全球知名汽車熱系統供應商的電子零部件重點供應商。鄭海法告訴記者,智能制造帶來的產品質量提升,讓該公司獲得了更多客戶的認可。
據介紹,開特股份二期廠房有望在明年啟動,其中將大量引入智能化生產線。鄭海法表示,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前期投入大,周期相對較長,改造工藝和流程復雜,除了硬件設備的改造,也需要對生產、管理模式進行變革,一些企業對投入智能化改造有疑慮。“但湖北開特愿意率先進行這場‘大手術’,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成為智能化制造企業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標桿,引導相關行業進行智能制造的改造。”(記者李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