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迅科技財務數據“打架”,股權轉讓或有“貓膩”
3月1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將召開2022年第17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將審議大連優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迅科技”)等企業的首發申請。
優迅科技成立于2017年12月,公司主營業務為光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應用于光通信和光傳感兩大行業,終端應用場景涵蓋電信傳輸網絡、數據中心、廣電網絡、航空航天、環境和安全監測等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
招股說明書披露,優迅科技計劃發行新股不超過1,500萬股,擬募集資金5.6億元,將投入5G光電子器件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證券。
關聯關系混亂,股權轉讓或有“貓膩”
優迅科技實際控制人為廖傳武、金爽夫婦,二人直接及間接控制公司70.57%的股份。目前,廖傳武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金爽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招股說明書披露,優迅科技目前擁有3家子公司,其中遼寧優迅成立于2017年1月,由趙素云、汪小花共同出資成立。其中趙素云認繳990萬元,占注冊資本99%。
而在遼寧優迅成立當年的12月,趙素云便將所持股權全部轉讓給優迅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金爽女士,2018年6月,金爽女士將遼寧優迅股權轉入優迅科技。
工商資料顯示,在金爽女士早先成立的博非柯特、威普達兩家公司中,趙素云均為合伙人,分別占股50%、80%。
值得一提的是,趙素云還曾投資大連藏龍光電子,而大連藏龍光電子則是優迅科技實控人廖傳武曾擔任副總經理的企業。
遼寧優迅成立之初,趙素云是否存在為金爽代持股行為?趙素云轉讓該公司價格是否合理?優迅科技與趙素云存在何種關聯?招股說明書為何沒有詳盡披露?
除此之外,遼寧優迅另一位創始人汪小花,也與優迅科技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資料顯示,2018年7月,汪小花擔任Youlight董事,隨后取得該公司100%的股權。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優迅科技向Youlight采購商品的金額分別為618.45萬元和264.34萬元。
財務數據“打架”,核心客戶群不穩定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1-9月,優迅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916.74萬元、6,082.17萬元、14,602.00萬元和10,232.36萬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82.88萬元、1,495.93萬元、5,334.56萬元和4402.65萬元。
優迅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9月,武漢聯特科技是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2,018.42萬元、4,548.35萬元和2,159.60萬元。
但據武漢聯特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向優迅科技的采購金額分別為2841.62萬元和3930.14萬元。
同一年供銷數據為何出現較大的差異?不知優迅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數據是否真實全面,是否存在未盡披露事宜?
此外,優迅科技不僅客戶集中度較高,核心客戶群體也很不穩定。報告期內,優迅科技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209.57萬元、3884.86萬元、9825.22萬元、6343.78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75%、63.87%、67.29%和62.00%。
其中,2018年優迅科技對第一大客戶博非柯特、威普達的銷售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30.64%,而這兩家公司為優迅科技實際控制人金爽曾經控制的企業(已注銷),2018年度優迅科技通過博非柯特、威普達進行部分采購和銷售。
此外,只有東莞茂迅以及武漢聯特兩家企業在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進入優迅科技前五大客戶名單。歐凌克光電及歐凌克通信作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于2018年及2020年兩年進入優迅科技前五大客戶名單。
優迅科技稱,若公司下游主要客戶經營狀況或者業務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且減少對公司產品的采購,或者出現主要客戶流失的情況,將會導致優迅科技面臨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上市前突擊申請專利引關注
在上會前,優迅科技完成了三輪問詢回復,上交所在科創板問詢中關注了公司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研發人員和研發費用等問題。
招股說明書披露,截至目前,優迅科技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為15項,符合科創板對上市企業“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5項的要求。
優迅科技所獲得的15項發明專利中,有1項“一種FP濾波器的光器件光路耦合方法”在2017年7月獲得,且該專利的權利人為遼寧優迅,即該項發明專利是優迅科技通過收購取得,并非優迅科技自身發明所得。
另外14項發明專利中,有1項在2021年9月取得,13項集中在2020年取得,其中3月份申請2項、4月份申請4項、12月份申請7項。
也就是說,自2017年成立以來,優迅科技在長達兩年時間內并未申請任何專利,而在上市前夕卻突擊申請了13項發明專利,這一舉動引起上市委問詢。
此外,報告期內,優迅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239.40萬元、887.19萬元、1173.88萬元和842.69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21%、14.59%、8.04%和8.24%;同期研發人員為11人、17人、29人、36人,占員工總比例為22.45%、18.09%、16.38%和17.48%。
雖然優迅科技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每年都在增加,但公司的研發費是以直接材料和職工薪酬為主,含金量并不高。
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優迅科技直接材料費用分別為48.66萬元、300.94萬元、549.51萬元和271.41萬元,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20.32%、33.92%、46.81%和32.21%;職工薪酬則分別為92.27萬元、197.55萬元、328.52萬元和365.01萬元,占研發的比例分別為38.54%、22.27%、27.99%和43.32%。
上述兩項費用合計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58.87%、56.19%、74.80%和75.53%,這種情況同樣也引來了交易所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