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陽橋遺址考古發掘 出土一具明代鎮水獸
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公眾考古季啟動式上發布,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正陽橋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出土一具石雕鎮水獸。這一新發現有助于了解正陽橋的地理方位,對研究北京城的護城河、防御、交通具有重要價值。
鎮水獸長3米 系中軸線上重要發現
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為了解正陽橋的位置與形制,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對正陽橋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本次考古發掘的地點,位于東城區正陽門箭樓東南、前門步行街北端東側、大北照相館北側。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一具石雕鎮水獸。
這具鎮水獸由完整的青石雕鑿而成,四腳及肚皮貼地,背披鱗甲,長尾回蜷,雙目圓睜,栩栩如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石獸飽經滄桑,存在風化跡象,臀部有殘損。據了解,鎮水獸被發現時,距現狀地表深2.5米,石獸長3米,寬1.4米,高0.48米。
歷史上的正陽橋,位于正陽門箭樓南側,橋下為護城河。明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城時,將元大都城垣北縮南拓。南拓后的城墻位于今正陽門東西一線,并用磚墻代替了原來的土墻,南門仍沿稱麗正門。正統年間,改稱正陽門,并增修了甕城、箭樓、左右閘樓,疏浚城壕、修建石橋。
鎮水獸,傳說為龍之九子之一,性好水,故被安放在橋邊,人們希望它能觀察水情、防止河水泛濫、鎮消水患。部分古代重要橋梁在四個方向的燕翅上,分別設置一具鎮水獸。市文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此次發現的鎮水獸,初步判斷位于正陽橋東南側,推測為明代遺存。
有關正陽橋的文獻中存在鎮水獸的記載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介紹說,在一些古橋上,裝飾有石雕橋頭獸、息水獸、鎮水獸。從照片上看,這件鎮水獸具有明代特征。根據體量大小,估算其重量在1噸左右。
劉衛東還談道,目前他所看到的正陽門老照片中,并未發現鎮水獸的影像,因此新出土的這件鎮水獸,出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不論出自哪里,這件鎮水獸都具有非常高的文物價值。
為搜尋正陽橋鎮水獸的線索,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了《中國古橋結構考察》一書,書中記載,正陽橋位于正陽門箭樓南面,是一座三孔石拱橋。1968年,實施前三門護城河改暗河工程,將正陽橋的上部結構和橋墩拆除,南北橋臺埋于地下,但并未進行古橋結構考察。事后據知情人透露,正陽橋的拱碹、橋墩、石板海墁全部拆除,兩個橋臺和燕翅沒有拆,燕翅上有石雕鎮水獸。
上述文獻資料證明,正陽橋確有鎮水獸的存在。
北京僅少數古橋裝飾有石雕鎮水獸
聽聞正陽橋遺址出土了鎮水獸,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秘書長梁欣立頗為驚嘆。梁欣立著有《北京古橋》一書,走訪過北京地區的240多座古橋。
據梁欣立調查,正陽門由城樓、箭樓、甕城、石橋、牌樓等組成,箭樓南側的護城河上,原建有石拱橋,名為正陽橋,橋面分為三路,中為御路。清朝末年,前門外向東鋪鐵路、建前門火車站,拆除甕城城墻、填護城河、拆石橋,正陽橋僅保留古橋的部分望柱和護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改造道路,石橋地面部分被拆除。
梁欣立介紹說,鎮水獸位于橋臺的四個角,有震懾水災的寓意,同時具有一定的裝飾性。鎮水獸費工、費料成本較高,卻沒有實用功能,這說明當時的建橋資金雄厚。梁欣立認為,如能確定這具鎮水獸出自正陽橋,另外三具鎮水獸在哪里?希望未來能夠得到答案。
并不是所有古橋都有鎮水獸。梁欣立還談道,就目前他所掌握的情況,在北京現存200多座古橋中,裝飾有鎮水獸的屈指可數,如中軸線上的萬寧橋、正陽橋,朝陽區的黑橋,通州區的永通橋、通運橋、土橋,因此說此次文物部門的新發現極為珍貴。
本市公布6項重要考古成果
近一年來,北京市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在9月24日的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發布包括正陽橋遺址在內的6項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成果。這些考古成果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活化了歷史場景。
這6項考古成果時代跨度大、分布區域廣,分別是:路縣故城遺址、平谷白各莊漢代墓葬群、金中都遺址、正陽橋遺址、萬壽寺東路遺址、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
正陽橋遺址,位于東城區正陽門箭樓東南、前門步行街北端東側、大北照相館北側。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一具石雕鎮水獸。
路縣故城遺址,是通州區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古城,也是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本年度完成了城址內的勘探,開展了南城門和城外遺址、墓葬群的發掘工作。
平谷白各莊漢代墓葬群,共發掘墓葬130座,分為土坑墓和磚室墓兩大類,出土陶器、銅器、玉石器等文物600余件(套),是一處從西漢早中期一直延續到東漢晚期的墓葬群。
金中都遺址,本年度在金中都外城的東部、北部、西南部、東南部發掘了五處地點,發現了金代建筑遺址、灰坑、水井、河道、道路等重要遺跡,另外還有唐、遼、元、明、清時期的遺存。
萬壽寺東路遺址,發掘出清代虛空同體殿、靜思報恩殿、西靜院正房、元光門、屏門及甬路、游廊、灶等附屬設施,還清理了明代、民國時期建筑基址各1處。
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在東壩地區發現的3座清代中期的大、中型合葬墓,結合文獻和考古成果,確定為固倫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園寢。(記者 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