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縣“三抓三重”勾勒區域協同發展新畫卷
東北網11月2日訊“我們的紫皮獨頭蒜已銷售一空,明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帶領更多村民致富”。農民王力在友誼縣建設鄉和友誼農場第二管理區的共同扶持下,通過閑置育秧大棚的二次利用,切實嘗到了縣場共建的甜頭。
今年以來,友誼縣按照“六要六不要六個轉變”和“三航行動”的總體部署,結合縣和友誼農場分設的特殊體制,探索建立縣場干部知責、擔責、盡責“三責制”,并堅持以“三抓三重”推動縣場融合、協同發展。
抓作風、重轉變,在隊伍建設上提升能力
(相關資料圖)
農閑時節,在縣慶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駐村工作隊干部組織縣手工編織協會以及當地10多名婦女,圍坐一起編織手工藝品,翩翩起舞的小燕子、多彩的鮮花、憨態可掬的小狗……樣式精美,惟妙惟肖。
帶動農戶創業增收,關鍵在人,重點在干部。在特殊縣情下,培養一批能夠增進縣場和諧,助推鄉村振興的干部,友誼縣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黨建引領實效化。深入實施縣場“筑牢紅色引領、盤活金色產業、守護綠色生態、共筑橙色鄉風、夯實藍色治理”五色黨建工程。組織鄉鎮(管理區)干部開展拉練活動,縣場及時調整駐村干部15名,充實駐村工作隊力量。干部選育特色化。共選派10名優秀干部,開展為期一年的縣場干部雙向掛職鍛煉,實現了縣場干部培養共育共管的歷史性突破。人才服務專業化。從場縣有關部門公開選派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共40人,定期深入基層進行農業技術指導,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抓民生、重振興,在優化環境上形成合力
“現在鄉里的衛生是真挺好,垃圾啥的也看不著了,晚上遛彎還有路燈,搞個文藝小活動,鄉里還給提供地方”。友誼縣東建鄉村民崔洪斌說,在鄉政府和農場管理區共同努力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井然有序。
在改善民生、優化人居環境方面,友誼縣化特殊體制為特殊優勢,“兩把扇子、扇一把火”,共同為區域人民群眾謀福祉、謀福利。
出新招創優人居環境??h場合力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攻堅行動,探索實施人居環境衛生服務外包運行模式,不斷健全完善常態化長效化管護機制。縣場聯合投入160余萬元,重點對7個村的公廁實施改造。用硬招合力改善民生??h場整合技術力量,建成了縣人民醫院透析中心和數據機房,有效解決了患病群眾治療實際需求。共同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加強針完成率達到96%;堅持“事心雙解”,著重化解重復信訪突出問題,實現網、信、電重復信訪率同比下降45.6%。亮實招助力鄉村振興。各鄉鎮聯合農場各管理區整合區域閑置資源,發展壯大庭院經濟,利用群眾房前院后閑置土地,重點打造“五小園”小生態板塊,進一步把庭院的經濟性與多樣性、觀賞性結合起來,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抓項目、重落實,在加快發展上增強動力
為了把“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活動做實,真正為區域加快發展探尋一條新路徑,友誼縣、友誼農場雙方在深入分析各類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達成了一個思想共識,那就是要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項目聯上、聯手扶持”的原則,共同把區域經濟建設搞上去。
協同扶持招商引資項目??h場雙方合力推進中儲糧雙鴨山直屬庫糧食倉儲物流、友誼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共建項目10個,計劃總投資2億元,截至今年8月份,已完成年度投資1.2億元。扎實推進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91萬平方米,實施了友誼鎮康樂家園棚戶區改造項目和道路、供排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縣高中門前修建了7200平方米的停車場,有效解決了學生家長和教職員工停車難問題。聯合爭取鄉村振興項目。積極向上爭取中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300余萬元,合力實施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配套基礎設施、農機采購、小額信貸貼息、農村公廁建設、供水管網改造、禽畜糞污收集改造等項目建設,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啟示思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友誼縣以“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破題,有效發揮地域優勢,堅持縣場融合,與轄區的友誼農場協同發力,推動研討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惠及百姓生活。堅持“領導率先、干部爭先、保護約束在先”,扎實探索創新模式,形成以“三抓三重”為代表的有力工作舉措,為加快區域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致力于推進研討成果轉化,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雙豐收,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在結合實際、創新舉措、成果轉化方面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