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將抗疫精神和北京冬奧精神等貫穿到教育教學中
選樹3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范課、60所左右示范學校,將抗疫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貫穿到教育教學中。4月29日,遼寧省委教育工委、遼寧省教育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不可替代,而課程思政是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兩者結合有助于更好實現“三全”育人。遼寧省在統籌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思政工作提出針對性舉措,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做好學段銜接,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
按照《意見》要求,“十四五”時期,遼寧省將構建覆蓋全面、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義務教育課程思政體系,形成“校校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在全省小學、初中范圍內選樹3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范課,遴選100個左右思政教學名師或教學團隊,打造60所左右課程思政成效顯著的示范學校,建設20個左右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課程思政教研成果。
各地各校要深入挖掘各學科課程思政元素,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發(fā)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并體現在學生考核評價上。將抗疫精神、北京冬奧精神、航天精神、雷鋒精神等紅色教育資源的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貫穿到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結合遼寧實際,各地各校要積極發(fā)揮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作用,設立校外實踐基地,加大在“大思政課”建設、實踐育人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努力構建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葛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