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突擊隊”助力打贏京津冀“藍天保衛戰”
下午5點回到宿舍,簡單就著礦泉水吃些面包和火腿,處理完工作之外的雜活,倒床瞇上幾小時,36歲的邢曉冬又要開始一天新的工作。他的工作從凌晨3點開始,工作內容是在天窗時間段檢修京津冀地區煤炭運輸集疏港全面“公轉鐵”重要鐵路——朔黃鐵路。
西起山西朔州,東至河北黃驊港口,正線總長近598公里,年運輸能力近4億噸,作為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朔黃鐵路在全國路網中占有重要地位。朔黃鐵路上游匯聚準池鐵路、神朔鐵路的煤炭,下游連通黃驊港、天津港、龍口港,持續發揮路徑最短、最優、最經濟的運輸線位優勢,完善了“多路接一路、一路連三港、正反向互濟”的運輸格局,形成了連通山西、河北、山東、天津四省市的鐵路網。
不同于普通鐵路,行駛在朔黃鐵路上的一般都是兩萬噸的重載列車,據測算,該線路每開行一列兩萬噸重載列車,相當于分流576輛公路煤炭重型貨車的運能,可減少碳排放約228噸,同時運輸全程無撒漏、無揚塵,極大地減少了公路運煤造成的超載、污染等問題,有效助力打贏京津冀“藍天保衛戰”。同時,守護這條重載鐵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
邢曉冬是中鐵四局三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和他的隊友的主要任務是檢修近598公里的朔黃鐵路。因為工作時間是從凌晨3點開始,這支檢修隊伍有個屬于自己的名字叫“黎明突擊隊”。
“我們每個工作時間段都是在和時間賽跑,為朔黃鐵路兩萬噸重載列車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邢曉冬介紹,由于施工受到朔黃營業線的影響,無法每日連續展開營業線的施工作業面,只有利用每周協調下來的2至3次天窗時間段,見縫插針,利用凌晨四點至早上九點時間展開施工。
今年夏天,天氣格外熱,施工現場,熱浪滾滾,酷暑難耐,持續高溫天氣給項目一線作業人員帶來嚴峻的“烤”驗。隆隆的機械搗固聲在酷暑中單調重復,一支鋼釬、一把鐵鏟、一臺手持搗固機,汗水澆透了衣裳。“黎明突擊隊”隊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但是他們的雙手早已磨出了厚繭。
“越是時間緊,越不能盲目地追趕進度,而是要有條不紊。”在隊伍中“年長”一些的邢曉冬介紹著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他的手中有本工作筆記,記錄著每天制定的施工計劃。工作日每天他都會與作業隊技術人員召開碰頭會,交流當天施工情況,解決施工難題,布置次日施工任務。
今年以來,項目施工生產任務繁重,涉及鐵路營業線道岔換砟、涵洞加固、橋梁支座等,戰線長、工點多。其中,朔黃營業線道岔換砟工程是業主單位重點檢修項目,自朔黃鐵路道岔換砟工程全面開工以來,施工人員天窗點凌晨3點出發,到中午11點才能回到宿舍,下午還要參加業主組織的施工總結會,5點才能回到宿舍,面包、火腿、礦泉水就成了大家天窗作業時的主食。
“天窗時間段施工人員每天可以休息5到6個小時,但非非天窗時間段我們也不能閑著,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例如預備會、協調會、總結會等,我們經常調侃說‘別人睡覺時我們工作,別人工作時我們也沒閑著’。”在邢曉冬看來,他們這個年輕的隊伍精力十分旺盛。
截至目前,朔黃鐵路道岔換砟搗固1標段已完成71組,完成總量的76%,待10月初換完剩余工程量后,“黎明突擊隊”將轉戰黃驊港口,邢曉冬將和他的同事們繼續從凌晨3點開始與時間賽跑。( 記者 豐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