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慶民生清單“干貨”滿滿
東北網3月25日訊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指導標準;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試點項目和社區老年餐廳項目建設;推進婚姻登記處免費照相服務……今年,市民政局將在聚焦困難群眾需求、聚焦改善民生福祉、聚焦共建共治共享等多方面,為市民奉上一系列“民生干貨”。
兜準救助對象兜實保障待遇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與群眾特別是與困難群眾命運相系、血肉相連、感情相親。兜底保障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關鍵。今年,市民政局將聚焦困難群眾需求,促進兜底保障水平提檔升級。
在社會救助方面,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對未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的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信息比對和摸底排查,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保障,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指導標準,實現城市低保標準“十八連增”,農村低保標準“十七連增”。全面推進和完善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讓困難群眾的事“簡便辦、提速辦”。用好用活臨時救助備用金,推進急難發生地申請臨時救助“全覆蓋”。推進大慶市特困集中供養標準城鄉一體化。
在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方面,持續深化孤兒綜合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聯合救助、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1131”關愛工作機制,做好特殊兒童兜底保障工作。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繼續開展“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和“認親助養”活動。深入落實“孤兒助學補助”和“明天計劃”政策,持續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進村居”“進企業”“進學校”活動。
改善民生福祉優化服務供給
養老、殯葬、婚姻登記、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工作一直是全社會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今年,市民政局如何在改善民生福祉上謀求新突破?
記者了解到,在養老服務方面,市民政局將開展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三年提升行動,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試點項目和社區老年餐廳項目建設,打造“15分鐘助老生活圈”。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常態化綜合監管機制,促進養老機構規范管理安全運行。持續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推動全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優化高齡老人津貼發放程序。
在社會事務方面,將持續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推進免收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提標擴面。大力推廣網絡祭掃、“代祭、共祭、云祭”等祭掃服務。研究建立大慶市殘疾人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殘疾人兩補月比對機制,提高發放的及時性和精準度。出臺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實施細則,在目前讓胡路區、高新區、薩爾圖區試點基礎上,擴選3個縣區開展試點工作。推進婚姻登記處免費照相服務,提升婚姻登記服務質量。
持續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創新“互聯網+救助尋親”服務。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民政工作的主責主業,是民政部門的使命擔當。今年,市民政局將聚焦“共建共治共享”,促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促進基層治理創新發展,市民政局將制定大慶市任務分解推進計劃,積極打造基層治理示范典型。規范完善村居民議事協商制度,廣泛開展村居民代表會、議事會、協調會等自治活動。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和年輕化、專業化水平。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充實完善社區便民服務內容,構建“社工+網格”服務模式。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持續提升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落實村級組織工作事項清單,推進基層減負工作。
此外,抓好社區、養老機構、兒童救助保護機構、殯葬服務機構等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今年,市民政局將從嚴從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民政服務機構安全運行,服務對象生命健康。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形成具有大慶特色的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疫情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