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挪用于股權投資“21宗罪” 廈門國際銀行被罰沒1397萬
“目前,廈門國際銀行是國內唯一一家未上市萬億級城商行。去年,曾有媒體報道稱,廈門國際銀行據悉考慮進行13億美元的香港IPO。對此,廈門國際銀行回應稱,該傳聞為不實消息。”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因21項違規行為,廈門國際銀行被沒收違法所得157436.86元,罰款13814873.72元。
(資料圖片)
具體違規事由如下:
劃型錯誤,違規收費;
財務顧問服務質價不相符;
逆程序扣劃跨境擔保業務反擔保資金;
循環辦理大額存單質押貸款、虛增存貸款;
向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回函;
與發行人簽訂補充協議或在發行文件中設置矛盾條款,少計加權風險資產;
接受虛假投資底單,少計風險加權資產;
為本行發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提供剛兌;
跨境融資及跨境擔保業務內部控制存在較大缺陷;
跨境融資利率為0%、內部交易價格不公允;
流貸額度測算等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流于形式;
貸款三查不到位,個人經營貸款被挪用于證券、房地產和民間融資等限制性領域;
通過銀信合作,違規向房地產項目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貸款三查缺位,未發現申貸材料造假;
存貸掛鉤;
資產分類不準確;
通過承諾兜底相關風險、優惠授信等方式承債式盤轉不良資產,擴大風險敞口,掩蓋資產質量;
通過違反會計準則、支付規定等方式延緩、規避跨境擔保履約義務;
貸款挪用于股權投資;
項目貸款用途不規范;
向檢查組提供隱瞞重要事實的材料。
進入2023年以來,廈門國際銀行多地分支機構先后接到大額罰單。其中,2月22日,原北京銀保監局公布行政處罰,因十二項違規,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被罰810萬,13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款60萬。
公開資料顯示,廈門國際銀行成立于1985年8月31日,總部位于廈門,曾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于2013年從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從中外合資銀行改制為中資商業銀行。
今年,廈門國際銀行迎來新行長。具體來看,1月19日,廈門國際銀行曾發布公告稱,因組織人事調整,接受章德春辭去該行行長職務,同意聘任曹云川擔任該行行長,其行長任職將自監管機構核準其任職資格之日起生效。2月10日,原廈門銀保監局核準了曹云川廈門國際銀行行長任職資格。
業績方面,2022年廈門國際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1.28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歸母凈利潤47.21億元,同比增長10.89%。截至2022年末,廈門國際銀行資產總額1.09萬億元,同比增長8.04%。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廈門國際銀行是國內唯一一家未上市萬億級城商行。
早在2007年,廈門國際銀行便提出了A股上市計劃,因其合資銀行的身份未能如愿。
改制后,廈門國際銀行也是多次在年報中提及上市。2018年年報中透露,積極推進上市事宜,力爭逐步建立長效資本補充機制。
2019年年報中,監事會建議該行加強研究和落實三地聯動、上市工作等戰略層面工作。該行新一輪五年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將圍繞國際化與金融科技兩大領域打造高質量發展特色及差異化優勢,全力實現IPO上市。
此外,去年9月13日,廈門國際銀行獲批因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注冊資本增加至138.25億元。9月19日,廈門銀保監局批復,同意廈門國際銀行增資擴股方案,募集股份不超過7.5億股。上述舉措被外界視為是為沖刺上市做準備。
去年,曾有媒體報道稱,廈門國際銀行據悉考慮進行13億美元的香港IPO。對此,廈門國際銀行回應稱,“廈門國際銀行據悉考慮進行13億美元的香港IPO”的傳聞為不實消息,廈門國際銀行目前仍以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為發展重心,謀求長期的高質量發展,有關廈門國際銀行信息以該行正式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