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售賣假貨涉嫌欺詐,KK集團拒絕 “假一賠十”只因受害人拒絕簽保密協議
來源:氫財經
?
2022-06-22 05:34:39
【資料圖】
在赴港之路上,KK集團的持續虧損一直以來都是為人詬病的地方,而在這個至關重要的節點又爆出了大眾所重視的賣假貨等事件,無疑又為KK集團的赴港之路又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
KK集團迎來多事之秋,繼招股書失效、被曝旗下公司因存在稅收違法行為被處罰后,KK集團又被爆欺詐消費者。
日前,有消費者向氫財經表示"KK集團欺詐消費者,并要挾消費者簽署保密協議",與此同時該消費者還向氫財經提供了錄音、判決書等一系列相關證明,該消費者表示:目前其身邊所知道的包括自己共有12位消費者,一共欺詐5萬八千多元的購物貨款,除起訴成功的2位消費者獲得賠償外,其余10位都在被kk集團拖著,并表示"對方目前脅迫我們都要簽保密協議,意思不簽就一直拖著,否則讓各位消費者到法院起訴來獲得售假賠償"。
而據氫財經了解,此事件起因為KK集團售賣假貨,在標注"假一賠十"且消費者有證據證明其購買商品為假貨的情況下,KK集團仍在拖著,目前已近兩年之久。
氫財經向KK集團取得進一步聯系并就該事件求證,但截止發稿KK集團并未有相關回復。
事實上,關于KK集團賣假貨的事件并非第一次發生,早在2020年就有網友表示其在KK集團購買的商品為假貨,更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在KK集團購買的商品存在劣質、發霉等情況。
【售賣贗品,被曝欺詐消費者】
據了解,KK集團主體為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快客公司")。
據該消費者提供的判決書顯示,其2020年7月在KK館軟件注冊成為會員,2020年5月,KK館軟件升級為K+會員,7月20日該消費者在KK館小程序/K+會員軟件購買了20支Dior迪奧烈焰藍金唇膏999#經典正紅(啞光)3.5g/支,假貨售賣金額高達259元每支,共計5180元。
但此后卻發現該批商品為贗品,按照彼時KK集團在商品業承諾的"假一賠十"來計算,KK集團將向該消費者賠償51800元。
但在判決書中快客集團卻表示,快客公司自2020年5月起已將KK館線上商城、KK館微信小程序以及所有線上商城業務轉讓給了騰客公司,而K+會員軟件也為騰客公司自行經營的線上平臺,也從未向該消費者售賣前述商品。
而據該消費者提供的商品賬單詳情業顯示商戶為快客公司,KK館小程序基本信息也顯示小程序遷移紀錄為2020年8月11日原開發者"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由新開發者"廣東騰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該消費者有理由相信其購買商品合同相對方為快客公司,雖然快客公司表示其從未向該消費者售賣商品,但其也并未提交相關證據證明此消費者購買商品合同相對方為騰客公司。
【要挾消費者簽署保密協議】
該消費者表示,雖然自己的已經賠償了,但由于與自己同樣遭遇其他消費者沒有起訴,所以目前未起訴的10位消費者大約3萬8千多元的貨款仍在被KK集團拖著。
而KK集團賠償的前提則是"脅迫我們都要簽保密協議",值得一提的是,騰客公司承接K+會員后也未能使其長久的運營下去,K+會員平臺已于2021年9月1日正式關閉,但該消費者表示其他消費者已將證據收集齊全,并建議他們也起訴。
不僅如此,在黑貓投訴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買到過期的商品、買到過期一年的商品、商品發霉、有蟲子、買到損壞商品、吃出異物等。
更甚者還有消費者表示,在KKV購買的香薰回來拆開包裝,發現里面是被人用過的,而且用過了一半,瓶子外面有損壞,香片什么的都用過,打商家電話也一直打不進去。
還有員工表示,KK集團一家門店私自挪用員工工資全款繳納社保,不給員工繳納社保。
據KK集團官網顯示,KK集團創立于2015年,是國內領先的潮流零售企業,旗下擁有綜合性的生活方式潮流零售品牌「KKV」、大型美妝潮流零售品牌「THECOLORIST調色師」、全球潮玩文化潮流零售品牌「X11」、迷你生活方式集合店「KK館」等多個品牌。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GMV計算,潮流零售市場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由2016年的129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9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0.7%。據估計,2021年按GMV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750億元,2020年至2025年的預計復合增長率將為19.5%。
在龐大的藍海市場中,KK集團作為潮流零售領域中的一員,自然也發展迅速,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KK集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53億元、4.637億元、16.459億元、16.83億元,營收規模持續增長,被譽為"潮流零售獨角獸"并于2021年11月向港交所邁進。
但由于6個月內沒有完成聆訊或上市流程,KK集團招股書目前已失效,若想繼續,KK集團需要在3個月內將最新財務報告補充完畢即可重新啟動上市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潮流零售獨角獸",KK集團卻始終沒有實現盈利,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KK集團凈虧損0.79億元、5.15億元、20.17億元、43.97億元,經調整后的凈虧損為0.42億元、0.77億元、1.71億元、0.38億元。
在赴港之路上,KK集團的持續虧損一直以來都是為人詬病的地方,而在這個至關重要的節點又爆出了大眾所重視的賣假貨等事件,無疑又為KK集團的赴港之路又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