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業績驟降股東組團減持,“去小米化”后路不好走了?
來源:中訪網
?
2022-03-01 12:24:10
上市兩年后,“掃地茅”跌落神壇。2月24日,石頭科技發布了2021年業績快報,營收58.37億元,同比增長28.84%;歸母凈利潤14.02億元,同比增長2.40%。雖然營收凈利潤都維持增長,但是相對上市前的增速已經出現大幅下滑。
此外,石頭科技當天還發布了的一份股東減持公告,天津金米、高榕、啟明及石頭科技高管在內的8位股東組團減持718.6萬股,約10.75%的股份,其中天津金米系雷軍間接控制企業。這公告一出可把散戶嚇壞了,當日公司股價大幅下跌6.26%,2月25日延續跌勢。
業績增速驟降股東組團減持
實際上,在2020的年報中,石頭科技業績增速已現乏力之勢。當年公司凈利潤為增速為74.92%,但是營收增速僅為7.74%,而此前三年2017年-2019年凈利潤營收增速分別為696.05%、359.11%、154.52%和510.95%、172.72%、37.81%
可以看出,前幾年石頭科技業績增速雖高,但是增速下降之快只能用“跳水”來形容。到2021年,營收增速已經降到了28.84%,凈利潤增速下降到2.40%,實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同比減少了1.52%。
跟著業績“跳水”的還有公司的股價。2020年2月21日,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271.12元/股,創下科創板新股發行價的最高紀錄。上市不到一年,公司股價就突破千元,成為A股第二只千元股。
不過,石頭科技的股價并未能維持在千元之上,2021年6月21日創下1494.99元/股高位后便掉頭向下,截至2022年2月28日收盤633元/股,較最高點下跌了55.72%,市值蒸發了近530億元。
在此過程中,石頭科技的大股東和董監高們“逢高出貨”,套現近百億元。2022年2月22日,一年解禁期限到后,雷軍旗下順為資本率先減持套現5.94億元,隨后天津金米、啟明以及高榕等投資機構分別減持套現16.50億元、8.26億元和8.28億元。還有董監高吳震、毛國華、萬云鵬、張志淳也分別套現了4.22億元、4.22億元、1.84億元和1.84億元。
在第一輪減持后,石頭科技股價已經腰斬,但是大股東和董監高們顯然并沒有停手的意思。在2月24日發布的減持公告中,8位股東及董監高人員擬再減持不超過718.6萬股,約10.75%的股份,如此大規模的減持行動勢必會給公司股價帶來不小的沖擊。
“去小米化”后路不好走了?
在石頭科技發展過程中,小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米是石頭科技的的投資人,早期的石頭科技從給小米代工做起,2017年時來自小米的代工收入占公司營收近九成,但隨后石頭科技便推出自有掃地機器人產品,到2020年上半年來自小米的收入已經降到不足兩成。
從降低對單一客戶依賴的角度,石頭科技“去小米化”無可厚非,但是失去小米生態鏈的支持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也不小,雙方可能由此前的合作光系轉化為競爭關系。
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領域要競爭者包括科沃斯、石頭、小米、云鯨、iRobot、美的、海爾等。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11月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科沃斯占據47.6%市場份額,云鯨占19.8%,石頭科技占16.6%。
脫離小米生態后的石頭科技不得獨立面對國內外各競爭對手。隨著掃地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普及,國內外掃地機人品牌相繼崛起,低端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這條賽道也開始內卷。
此外,石頭科技當天還發布了的一份股東減持公告,天津金米、高榕、啟明及石頭科技高管在內的8位股東組團減持718.6萬股,約10.75%的股份,其中天津金米系雷軍間接控制企業。這公告一出可把散戶嚇壞了,當日公司股價大幅下跌6.26%,2月25日延續跌勢。
業績增速驟降股東組團減持
實際上,在2020的年報中,石頭科技業績增速已現乏力之勢。當年公司凈利潤為增速為74.92%,但是營收增速僅為7.74%,而此前三年2017年-2019年凈利潤營收增速分別為696.05%、359.11%、154.52%和510.95%、172.72%、37.81%
可以看出,前幾年石頭科技業績增速雖高,但是增速下降之快只能用“跳水”來形容。到2021年,營收增速已經降到了28.84%,凈利潤增速下降到2.40%,實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同比減少了1.52%。
跟著業績“跳水”的還有公司的股價。2020年2月21日,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271.12元/股,創下科創板新股發行價的最高紀錄。上市不到一年,公司股價就突破千元,成為A股第二只千元股。
不過,石頭科技的股價并未能維持在千元之上,2021年6月21日創下1494.99元/股高位后便掉頭向下,截至2022年2月28日收盤633元/股,較最高點下跌了55.72%,市值蒸發了近530億元。
在此過程中,石頭科技的大股東和董監高們“逢高出貨”,套現近百億元。2022年2月22日,一年解禁期限到后,雷軍旗下順為資本率先減持套現5.94億元,隨后天津金米、啟明以及高榕等投資機構分別減持套現16.50億元、8.26億元和8.28億元。還有董監高吳震、毛國華、萬云鵬、張志淳也分別套現了4.22億元、4.22億元、1.84億元和1.84億元。
在第一輪減持后,石頭科技股價已經腰斬,但是大股東和董監高們顯然并沒有停手的意思。在2月24日發布的減持公告中,8位股東及董監高人員擬再減持不超過718.6萬股,約10.75%的股份,如此大規模的減持行動勢必會給公司股價帶來不小的沖擊。
“去小米化”后路不好走了?
在石頭科技發展過程中,小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米是石頭科技的的投資人,早期的石頭科技從給小米代工做起,2017年時來自小米的代工收入占公司營收近九成,但隨后石頭科技便推出自有掃地機器人產品,到2020年上半年來自小米的收入已經降到不足兩成。
從降低對單一客戶依賴的角度,石頭科技“去小米化”無可厚非,但是失去小米生態鏈的支持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也不小,雙方可能由此前的合作光系轉化為競爭關系。
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領域要競爭者包括科沃斯、石頭、小米、云鯨、iRobot、美的、海爾等。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11月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科沃斯占據47.6%市場份額,云鯨占19.8%,石頭科技占16.6%。
脫離小米生態后的石頭科技不得獨立面對國內外各競爭對手。隨著掃地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普及,國內外掃地機人品牌相繼崛起,低端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這條賽道也開始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