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控股斷“副”救“主”
來源:斑馬消費
?
2022-02-16 10:21:23
正值中梁百悅智佳敲鐘上市之際,實控人楊劍果斷將它出售,不免讓人一陣唏噓。
不過,參考鄰里樂控股、禹洲物業及中南服務的出售背景,在時下市場環境之下舍棄這一“副業”,未必不是一個睿智的選擇。
雖然中梁百悅智佳只是中梁控股的兄弟企業,但楊劍通過出售物業資產變現,或是為中梁控股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準備鋪墊。
自斷其臂
2月14日晚間,碧桂園服務一則公告,坐實了收購中梁百悅智佳服務的市場傳言。
公告披露,早在2月11日,兩家企業就訂立了股權收購協議,碧桂園服務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物業香港,收購中梁百悅智佳服務合計93.76%股權。
在此之前,上述兩家企業早有交集。中梁百悅智佳準備上市之前,碧桂園物業香港斥資2.4億港元獲得中梁百悅智佳6.24%股權,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后者沖擊港股IPO。另外,去年5月,雙方還成立合資企業上海梁碧科技,專業從事物業管理、技術開發等業務。
2021年11月,中梁百悅智佳第二次遞表,并在12月通過上市聆訊,只待敲鐘。
2018年,中梁控股準備上市之前,楊劍剝離物業管理業務,籌劃單獨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中梁百悅智佳自身體量不大,截至去年6月,在管項目291個,在管建筑面積3320萬平方米,當期營收6.6億元、凈利潤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7%和307%。
楊劍將高成長、即將上市的物業資產拱手讓人,出乎外界意料。不過,當下舍小保大,很可能是為了獲得資金為地產平臺紓困。禹洲物業、中南服務賣身華潤萬象生活,就是前車之鑒。
危機前兆
房地產行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中梁控股實控人楊劍也不免陷入焦灼。去年,公司狀況頻發,讓外界對這匹行業黑馬產生擔憂。
2021年5月,公司一筆商票險些陷入兌付風波,資金緊繃的消息甚囂塵上;6月,公司34歲的原總裁李和栗離職;8月華人置業虧本出售公司美元債券,再次讓外界為之緊張。
今年1月中旬,公司內部架構調整、優化員工人數,以及提前償還境外票據和利息等,不斷向外界釋放利好。
據2021年中報披露,公司有息債務546億元,1年內應償還銀行借款、優先票據及其他借款合計232.64億元。同期,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55.36億元,除去受限資金及已抵押存款合計73.28億元,實際能動用賬面貨幣資金282.08億元。
市場仍對公司的償債能力不太樂觀。隨著融資端口收緊,借新還舊的償債方式不再可行,企業游走在流行性危機邊緣。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預測,隨著經營環境的嚴峻,將削減中梁控股的流動性緩沖空間。今年1月28日,標普將公司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調至B。穆迪也對中梁控股的評級進行下調。
據標普披露,2022年,中梁控股將有約10億美元海外票據到期。2021年中報顯示,今年5月、7月分別有票面利率8.5%總金額19.23億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9.5%總金額30.65億元優先票據到期。
近年來,公司努力降負債,但仍始終處于高位。2018年至2020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5.98%、90.70%和88.86%,去年上半年末,這一數字為88.43%,負債總額2595.76億元。
黑馬失速
1993年,楊劍在浙江溫州設立溫州華成地產,一頭闖進房地產業。早期,華成的業務都集中在溫州,逐漸成為當地的龍頭房企。
實力積蓄到2016年,公司業務已遍布浙江省內,并開始向省外拓展業務,短短幾年業務遍及全國。
這匹行業黑馬將碧桂園的高周轉模式奉為圭臬,在“456”模式加持下,銷售規模火箭般躥升。
2015年,公司銷售規模僅168億元,3年后,即破千億達到1015億元,增速之快驚詫業界。
為了維持高增長,除了快周轉之外,公司在拿地方面下手同樣兇狠。
公司2015年只拿地9幅,2016年至2017年分別拿地63幅、119幅。2018年前8個月,就已將183幅土地收入囊中。公司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從2016年的770萬平方米增至3640萬平方米。
2021年上半年,公司連同合營聯營企業的土地投資總額約408億元,共獲得67個土地項目,總建筑面積790萬平方米。期末,公司土地儲備建筑面積6580萬平方米,近一半位于在三四線城市。
不過,在享受到短期規模膨脹的快感之后,公司增速已明顯放緩。2019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銷售金額1525億元、1688億元和17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2%、10.69%和1.78%。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6.40億元、659.41億元元和329.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46%、16.42%和38.45%,同期,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98.50%、-2.35%和14.61%。毛利率從2019年的23.27%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0.76%。
從激進到求穩,公司今年已將業績評價指標從合同銷售更改為銷售回款,楊劍對外表示企業要穩字當頭,持續追求有質量的發展。
不過,參考鄰里樂控股、禹洲物業及中南服務的出售背景,在時下市場環境之下舍棄這一“副業”,未必不是一個睿智的選擇。
雖然中梁百悅智佳只是中梁控股的兄弟企業,但楊劍通過出售物業資產變現,或是為中梁控股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準備鋪墊。
自斷其臂
2月14日晚間,碧桂園服務一則公告,坐實了收購中梁百悅智佳服務的市場傳言。
公告披露,早在2月11日,兩家企業就訂立了股權收購協議,碧桂園服務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物業香港,收購中梁百悅智佳服務合計93.76%股權。
在此之前,上述兩家企業早有交集。中梁百悅智佳準備上市之前,碧桂園物業香港斥資2.4億港元獲得中梁百悅智佳6.24%股權,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后者沖擊港股IPO。另外,去年5月,雙方還成立合資企業上海梁碧科技,專業從事物業管理、技術開發等業務。
2021年11月,中梁百悅智佳第二次遞表,并在12月通過上市聆訊,只待敲鐘。
2018年,中梁控股準備上市之前,楊劍剝離物業管理業務,籌劃單獨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中梁百悅智佳自身體量不大,截至去年6月,在管項目291個,在管建筑面積3320萬平方米,當期營收6.6億元、凈利潤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7%和307%。
楊劍將高成長、即將上市的物業資產拱手讓人,出乎外界意料。不過,當下舍小保大,很可能是為了獲得資金為地產平臺紓困。禹洲物業、中南服務賣身華潤萬象生活,就是前車之鑒。
危機前兆
房地產行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中梁控股實控人楊劍也不免陷入焦灼。去年,公司狀況頻發,讓外界對這匹行業黑馬產生擔憂。
2021年5月,公司一筆商票險些陷入兌付風波,資金緊繃的消息甚囂塵上;6月,公司34歲的原總裁李和栗離職;8月華人置業虧本出售公司美元債券,再次讓外界為之緊張。
今年1月中旬,公司內部架構調整、優化員工人數,以及提前償還境外票據和利息等,不斷向外界釋放利好。
據2021年中報披露,公司有息債務546億元,1年內應償還銀行借款、優先票據及其他借款合計232.64億元。同期,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55.36億元,除去受限資金及已抵押存款合計73.28億元,實際能動用賬面貨幣資金282.08億元。
市場仍對公司的償債能力不太樂觀。隨著融資端口收緊,借新還舊的償債方式不再可行,企業游走在流行性危機邊緣。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預測,隨著經營環境的嚴峻,將削減中梁控股的流動性緩沖空間。今年1月28日,標普將公司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調至B。穆迪也對中梁控股的評級進行下調。
據標普披露,2022年,中梁控股將有約10億美元海外票據到期。2021年中報顯示,今年5月、7月分別有票面利率8.5%總金額19.23億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9.5%總金額30.65億元優先票據到期。
近年來,公司努力降負債,但仍始終處于高位。2018年至2020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5.98%、90.70%和88.86%,去年上半年末,這一數字為88.43%,負債總額2595.76億元。
黑馬失速
1993年,楊劍在浙江溫州設立溫州華成地產,一頭闖進房地產業。早期,華成的業務都集中在溫州,逐漸成為當地的龍頭房企。
實力積蓄到2016年,公司業務已遍布浙江省內,并開始向省外拓展業務,短短幾年業務遍及全國。
這匹行業黑馬將碧桂園的高周轉模式奉為圭臬,在“456”模式加持下,銷售規模火箭般躥升。
2015年,公司銷售規模僅168億元,3年后,即破千億達到1015億元,增速之快驚詫業界。
為了維持高增長,除了快周轉之外,公司在拿地方面下手同樣兇狠。
公司2015年只拿地9幅,2016年至2017年分別拿地63幅、119幅。2018年前8個月,就已將183幅土地收入囊中。公司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從2016年的770萬平方米增至3640萬平方米。
2021年上半年,公司連同合營聯營企業的土地投資總額約408億元,共獲得67個土地項目,總建筑面積790萬平方米。期末,公司土地儲備建筑面積6580萬平方米,近一半位于在三四線城市。
不過,在享受到短期規模膨脹的快感之后,公司增速已明顯放緩。2019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銷售金額1525億元、1688億元和17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2%、10.69%和1.78%。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6.40億元、659.41億元元和329.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46%、16.42%和38.45%,同期,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98.50%、-2.35%和14.61%。毛利率從2019年的23.27%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0.76%。
從激進到求穩,公司今年已將業績評價指標從合同銷售更改為銷售回款,楊劍對外表示企業要穩字當頭,持續追求有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