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隨筆】普通人的冬奧夢
【京張隨筆】
原標題:普通人的冬奧夢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曲欣悅
“我進水立方閉環了,今兒頭一天。”
2月6日下午,我收到了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制冰師劉博強的報喜微信。一年多前,我曾在首鋼園冰壺訓練館外采訪過這位頗有故事的工人師傅。工作20多年,他從一名軋鋼工轉型成為了制冰師。
那次采訪的最后,我曾問道:“劉師傅,您到時候會去冬奧會上服務嗎?”
“我太想去了!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啊。”這位直率爽朗的老首鋼工人,語氣中滿是期待。
后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我們也都掛念著他的“冬奧夢”能否實現。可直到去年11月,劉師傅給我的答案還是“不確定”。
好事也許總是多磨。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1個月的時候,劉師傅悄悄告訴了我一個好消息,他成為了奧運火炬手,即將在2月2日參與奧運火炬在首鋼園的傳遞。
但這個值得祝賀的好消息卻給劉博強帶來了新的“煩惱”——奧運火炬在閉環外傳遞,但他本來已經定好在1月16日進入國家游泳中心閉環開始工作。更麻煩的是,火炬傳遞的當天,“冰立方”的冰壺賽道就要正式開賽了。
最終,與冰有緣的劉博強,還是等來了好消息。他站上了“冰立方”的冰壺賽道,實現了自己服務冬奧會的夢想。他的閉環內工作一直要持續到冬殘奧會結束。
當然,劉博強最終能來到冬奧會服務,可不只是因為與冰雪緣分不淺。場館方表示,還是因為相信他的工作能力。當年,他主動選擇轉崗練習制冰,從零開始刻苦練習。隨著制冰技術越來越扎實,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制冰師,為出征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隊冰上訓練提供服務保障。
參與報道北京冬奧會以來,我越來越感到,四年一遇的冬奧盛會,不僅是各國運動員爭金奪銀、實現夢想的舞臺,也承載著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奧運情結。對于他們來說,不論以何種形式參與其中,都是夢想的實現,是值得終身銘記的時刻。
北京公交車司機常洪霞,是開幕式上傳遞國旗的各行業代表之一。她告訴我,2008年自己沒能參與北京奧運會交通服務保障,一直是心中的遺憾。直到14年后,當作為全國勞動模范的常洪霞,以一名一線工人的身份登上了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這個“奧運夢”才算是終歸圓滿。
前段時間,我還得知,曾在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教過我滑雪的一位教練,成為了本屆冬奧會的技術工作人員,負責為極具挑戰性的高山滑雪項目提供保障。這位教練60年代生人,與我的父親年紀相仿。我原本以為,他是從小練習滑雪,或者曾是專業的雪上運動員。沒想到他告訴我說:“我40歲才開始學滑雪,你有時間學的話,也可以。”
那一刻,我想到了張嘉豪。他今年27歲,職業曾是面點師,現在是單板滑雪運動員。冬奧會開幕前,他一個人備戰奧運會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人們紛紛為他對夢想的執著點贊。
6日,中國小將蘇翊鳴闖進本屆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張嘉豪在微博上激動地表示:“之前你說要帶著我的夢想站在冬奧會的出發臺上,我希望你明天能站上領獎臺。”今天,蘇翊鳴果然沒有辜負朋友的期待,在決賽中摘得了銀牌,取得了中國運動員在這個項目上的歷史性突破!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冬奧會開幕后,很多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參演者故事在網上刷屏。他們在自己平凡的人生角色中,默默追逐著內心的熱愛,為了目標努力向前。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冬奧會的舞臺,并不僅僅屬于運動員,而是屬于每一個擁有冬奧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