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新型非法集資”相關風險提示
全市廣大居民朋友們:
近期,各類金融監管部門陸續發出金融風險提示,有一些打著“網絡商城”“炒外匯”“白條代償”“銀行直存”“養老服務”“虛擬貨幣”等業務名義的個人及主體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這些集資行為具有極大風險隱患,很可能演變為涉眾型非法集資,為了確保廣大居民的合法經濟利益不受損害,現將有關風險提示如下:
一、“網絡商城”類集資模式。發展會員高額返利模式售賣商品,其營銷模式涉及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投資項目”等商業活動中,以承諾給付貨幣、股權、實物等回報的形式吸收資金。
二、“炒外匯”類集資模式。私自搭建虛假外匯交易平臺,開放虛假外匯交易APP,使投資人可以直觀透明觀看其虛假交易平臺的K線圖(虛擬)等交易要素,誘使投資人對其深信不疑。
三、“白條代償”類集資模式。一些機構虛假宣傳稱與京東、蘇寧、美團等電商平臺信用支付產品合作,可為資金緊張用戶代償互聯網信用支付賬單,從中賺取高額提成、手續費。不法分子聲稱“代償業務”需要大量流動資金,誘騙公眾“出資入股”、分享收益。
四、“銀行直存”類集資模式。一些包含“直存”字樣的信息咨詢公司,在不具備從事吸收存款等金融業務資質的情況下,謊稱與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合作,開展所謂“銀行直存”業務,通過開設門店大肆宣傳“銀行貼息存款”“支持國家大型基建”,承諾高額收益或贈送旅游、分期返還本金,以此誘騙公眾簽訂協議并投入資金。
五、“養老服務”類集資模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養老講座、免費體檢、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三是打著“保健品”的幌子,通過組織員工散發傳單和投資人口耳相傳等方式向中老年社會公眾宣傳推廣其保健品店和大眾公益投資返利模式,并向投資者承諾在投資后每月可以領取高額返利。
六、“虛擬貨幣”類集資模式。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此類活動依托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并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
上述集資模式具有很大欺騙性、迷惑性,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請廣大居民擦亮眼睛,提高辨別能力,注意加強防范。一旦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線索,請及時向市處非辦舉報。伊春市處非辦舉報電話:0458-3878345。
伊春市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