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春節消費警示:低價不代表實惠 享受物美價廉還需避開這些坑
2022年春節臨近,商家紛紛推出各類優惠活動,其中,最直觀、最普遍的活動方式就是降價促銷。1月20日,中消協發布近年來消費者反映較突出的幾大消費“低價套路”,并提醒消費者,低價并不等于實惠,一些不法經營者可能借低價之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欺騙消費者,希望廣大消費者加強防范,防止“中招”。
低價套路一:
為降成本,豬肉水餃摻進雞肉餡
近日,部分低價水餃、低價肉丸的原料來源及“生存之道”被曝光。原來,個別速凍食品企業為降低成本,竟在銷售的豬肉水餃中添加雞肉,在肉丸產品中添加雞脖泥、雞架泥,且并未在包裝上注明。
【中消協提示】
建議消費者關注食品的標簽信息,特別是商標、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執行標準、食品生產許可證號、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等,了解產品基本情況,防范“山寨”食品、“三無”食品及過期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低價套路二:
10款社區團購“熱銷”低價洗衣液,全不達標
檢測機構在對社區團購電商平臺銷售的10款“熱銷”低價洗衣液進行檢測后發現,10款樣品的總活性物含量均未達到行業標準(≥15%)要求,最高的一款僅為9.8%,其余9款不足5%;10款樣品中有9款在規定污布的去污力方面不符合行業標準要求。
【中消協提示】
消費者在進行社區團購時,謹慎選擇微商、社交平臺及個人組織的微信團購群。收貨時要及時查驗產品品質,如肉禽產品是否經過檢驗檢疫、農副產品是否經過檢測、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否有產品合格證等。同時,要保留發票、電子訂單、支付頁面等消費憑證以及與團購平臺“團長”的聊天記錄、產品的宣傳介紹與服務承諾等信息,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進行維權。
低價套路三:
用“免費”作誘餌,誘導消費者上鉤
消費者袁女士在某購物廣場逛街,看到有商家在免費發放禮品,同時宣傳免費領取學習機,但領取后才發現,只有充值2499元學習卡后,學習機才能使用。袁女士只好向商家支付了2499元。近年來,一些價格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促銷“貓膩”較多,看似讓利消費者,實則“放長線釣大魚”,用“免費”“0元購”“秒殺”“充多少送多少”等作為誘餌,誘導消費者“上鉤”。
【中消協提示】
消費者要理性充值,對于“充多少送多少”“高額返現”等形式誘導消費者充值的,要結合商家的信譽度、消費者自身經濟能力和消費需求等綜合考慮,建議不要一次性充值較大金額。同時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和個人財產安全,不隨意填寫手機號、地址等個人信息;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隨意掃描二維碼。(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