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個社區發明小妙招 有效治理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
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是困擾許多社區的“頑疾”。夏莊社區創新治理方法,給居民的電動自行車配備專屬“身份證”,一旦出現亂停亂放等現象,巡查員將通過編號迅速找到車主,督促其規范停車。
走進夏莊社區,車棚里整齊停放著一排排電動自行車,每輛車的把手上都綁著一個標有小區名稱與車輛編號的標志牌,這就是它們的“身份證”。
“綠、藍、黃、橙4種顏色分別對應佳世苑、興家、西蘭島和公路局家屬院4個小區,通過這個身份牌,就能快速準確地找到它的主人。”夏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劉北介紹,這是社區10多名工作人員歷時兩周,逐戶摸排電動自行車保有情況,通過采集電動車車主的姓名、住址、電動車牌等信息,將社區內的600多輛電動車登記成臺賬,給每輛車配備了對應的身份編號。
小小的身份牌,也成了電動自行車出入小區的憑證。在佳世苑南區門口,一名男子騎著一輛沒有“身份牌”的電動車想要進入,被值勤的工作人員攔了下來。“您好!無證電動車請登記。按照小區停車管理秩序,將車停在非機動車停放區,禁止上樓入戶充電。”工作人員對訪客信息登記后,才準許人車進入。
在居民樓前的甬道上,劉北發現,一輛電動車的電瓶不見了。“是被偷了?還是被車主拿回家充電了?”劉北趕緊查看該車的身份牌,對應臺賬查到了車主的聯系方式。“果然,這戶居民把電瓶拎回家了,打算在家充電呢!”經過劉北的耐心勸說和督促,車主意識到電瓶在室內充電的危險性,將電瓶拎下了樓,并將車停放在了指定停車區充電。
“電動車有了‘身份證’,居民在無形中提高了安全意識和秩序意識,小區內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觀,停車秩序越來越好了。”劉北說。
為詳細掌握電動自行車動態更新情況,在發放“身份證”時,夏莊社區僅對已上牌的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對排查出的超標電動車或臨牌電動自行車不予發放。此舉也是為了動員居民使用有生產許可證的廠家生產的質量合格的電動自行車,不違規改裝電動自行車,避免安全隱患。(記者 褚英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