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70.9% 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去年
7月29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在廣州召開,聽取省人民政府關于廣東省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據悉,廣東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70.9%,比全國高約30個百分點,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去年。
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70.9%
省發改委在報告中介紹,今年上半年廣東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為力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廣東堅持每季召開經濟形勢研判會、每月調度工業和外貿外資等運行情況,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缺芯、缺柜和電力供應緊張等突出問題,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2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兩年平均增長5%。
確保就業大局穩定是廣東的優先工作事項。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廣東為此出臺實施3.0版“促進就業九條”,持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小切口”推動解決就業“大問題”。
據統計,廣東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控制在5.5%左右的目標范圍內;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0.8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4.4%;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70.9%、比全國高約30個百分點,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去年。下半年,廣東將繼續把保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確保全年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
為增強市場主體持續發展能力,廣東出臺實施《減輕企業負擔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落實稅費減免等各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1~5月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57.46億元;上半年各類銀行機構對1571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進行延期,進一步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337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138.97萬戶、同比增長32.8%。
截至上半年全省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25億劑次
今年以來,廣東持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特別是5月21日以來,廣州、深圳、東莞三地相繼發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各部門以“快、嚴、實、狠”的硬措施處置疫情,堅決切斷傳播鏈條,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廣東也果斷采取嚴防向省外溢出的措施,本土疫情無一例傳到省外。
省發改委介紹,廣東始終把接種安全和規范操作放在首要位置,統籌做好接種點設置、醫務人員調配、信息系統管理、冷鏈運輸、醫療物資保障等,保障和有序引導社會大眾參與疫苗接種。截至6月30日,全省累計接種1.25億劑次、6821萬人,完成全省兩劑次接種5888萬人,全人群至少1劑接種率54.13%,全程接種率46.72%。
下半年,廣東將重點守好外防輸入關口,緊盯航空、陸路、水運口岸和人物同防“四個方向”,強化從國門到房門全鏈條防控體系。做好院感防控,持續進行疫苗、救治藥物等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進一步壓實鄉鎮(街道)、村(居)委和單位、部門、行業、企業的組織責任,加快疫苗接種進度,盡快構筑群體免疫屏障。
城市空氣質量指數達標率94%
通過開展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廣東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省城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平均為94%,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地級以上市建成區52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完成國家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累計建成萬里碧道1664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長17193公里。
以碳達峰碳中和牽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廣東正推動能源、交通、產業結構調整,完成海上風電項目投資約296億元,南網珠海桂山一期、粵電湛江外羅等5個項目全容量投產,陸豐核電5、6號機組項目上報國家核準,東莞中堂一期1號機組順利并網。開工建設首批3個天然氣“縣縣通工程”項目,加快建設潮州華瀛LNG接收站等項目,全省在用的677條建筑陶瓷生產線已全部使用天然氣。
與此同時,廣東能耗雙控形勢仍較為嚴峻。省發改委透露,今年一季度,廣東能耗強度上升4.4%,比國家下達目標(下降3.08%)高出7.48個百分點,能耗總量大幅增長23.8%,“預計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需付出艱巨努力。”
在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廣東省實施粵港、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立項支持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項目15個。廣州實驗室掛牌成立。全省獲批建設華南生物安全P4實驗室及6家P3實驗室,新立項掛牌34家省重點實驗室。今年上半年廣東新增17家省級高新區,全省高新區1~5月總產值、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3%、19.9%。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短板
在擴投資促消費的努力下,內需對經濟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廣東出臺實施了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若干措施(“制造業投資十條”)和支持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若干政策措施,設立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制造業投資獎勵,加強內外資一體化全產業鏈招商,按計劃有序推進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高質量大項目建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7.2%,“十三五”以來首次快于投資整體增速。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短板——“重大項目開工年”結出成果,省重點項目完成4921億元、完成進度61.5%。基礎設施投資兩年平均增長5.9%,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投資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9.7%、17.1%、8.7%。
強化促消費政策舉措——廣東制定出臺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方案,便利二手車交易,全省二手車交易量125.7萬輛、增長28.7%。改善農村消費基礎設施,推動農商互聯建設農產品全程冷鏈項目,冷庫容量超過500萬噸。舉辦“粵貿全國”等促消費重點活動168場、網絡直播130余萬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6%、兩年平均增長1.4%,其中網上消費兩年平均增長23.4%。
“消費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在人員流動受限影響接觸型消費恢復,香港口岸嚴格管控,跨境旅游和國際會展尚未恢復等情況下,上半年全省客運量下降14.3%、比2019年同期下降58.8%,兩年平均下降35.8%。另外,疫情還增加了居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影響消費預期。
在上半年交出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24.5%、20.6%的成績單后,省發改委也預計廣東“外貿高增長態勢難以持續”。原因在于防疫物資、“宅經濟”相關商品出口拉動作用減弱,外貿企業面臨“缺柜”、人民幣升值等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接單謹慎,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加速、生產逐步恢復,“訂單回流”減少,以上種種都給廣東的外貿進出口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報告指出,廣東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56項計劃指標中,有28項指標可進行半年對照評價,其中25項指標超過或符合時序進度;受中美經貿斗爭持續深化影響,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等2項指標則比年初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