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用友汽車:重銷售輕研發 募資買樓發工資?
本刊特約作者?鐘禾/文
(相關資料圖)
用友汽車科創板上市首發申請獲得通過,距離公司披露首份招股書尚不足一年。
在新三板掛牌時,用友汽車的市值就超過了40億元,公司如今選用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等標準上市,無疑是投機取巧。雖然用友汽車也強調公司研發投入多、研發人員占比高,所處行業屬性符合科創板定位,但落到具體的數字和產出上,用友汽車或許難以服眾。
從研發占比看,近幾年用友汽車研發占營收的比重都超過了兩位數,并不算低。不過公司研發投入基本都用來給研發人員發工資了,并沒有多少其他投入。此次公司計劃將超過2億元即近四成募資投入研發中,就是為了給員工發工資?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研發人員投入較多或許無可厚非,但用友汽車擁有250名研發人員,至今只獲得兩個發明專利,實屬難以服眾。研發人員投入總量多,但人均并不高,甚至不足銷售人員的一半,用友汽車到底以研發為主還是銷售為生?
重銷售輕研發
用友汽車產品以汽車行業軟件為主,聚焦營銷與后市場服務領域,車企營銷系統、車主服務平臺和汽車產業生態服務平臺等軟件產品是用友汽車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8年,公司收入達到4.87億元,凈利潤約8500萬元,2021年分別增長至5.89億元、1.22億元,增速并不亮眼。
作為一家軟件企業,用友汽車在研發上的投入并不低。2019-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7431萬元、7963萬元和8051萬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5.26%、16.73%和13.67%。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擁有研發人員共256名,占員工總數的24.45%,顯然也不低。
投入是一回事兒,產出是另外一回事兒。招股書注冊稿顯示,用友汽車僅僅擁有三項專利,其中一項還不是發明專利,這樣的投入產出比顯然難以讓人滿意。而且,其中兩項發明專利早在2012年就已經申請,另外一項外觀設計專利也在2015年提交申請,這意味著近7年的時間里,用友汽車沒有成功申請到一項專利技術,哪怕是相對簡單的外觀專利也沒有。
用友汽車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小巨人企業等一批光環,在科創屬性上公司也稱自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多年研發只有投入沒有專利產出,技術光環體現在哪里呢?
實際上,用友汽車研發投入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并不算多。招股書注冊稿,2019-2021年公司研發人員每年人均薪酬為24萬元、24萬元和27萬元,銷售人均為47萬元、42萬元和65萬元,研發人員的人均工資遠不到銷售人員的一半,即使是管理人員的人均薪酬也都在30萬元以上。
用友汽車的解釋是公司銷售團隊精干且經驗豐富,同時公司注重對于銷售人員的激勵,因此銷售人員工資較高。研發團隊實施的是以老帶新,新員工工資相對較低拉低了人均薪酬。
這樣的說法難以為市場所接受。用友汽車新三板公布的年報顯示,從研發人員和銷售人員新增員工比例上看,兩者都是略超20%,新員工的加入都會對工資分配帶來直接影響,何以只有研發人員影響顯著呢?
即使與公司整體來看,用友汽車研發人員的薪酬漲幅也難以匹及。2019-2021年,用友汽車員工年均薪酬福利分別為19萬元、21萬元和25萬元,漲幅超三成,研發人員僅上漲10%。
雖然研發并未得到專利上的回報,用友汽車還是決定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此次IPO公司將募資約40%投入到研發中,剩余資金大部分則用來買樓。研發投入絕大多數都是給研發人員發工資,從用途上看,用友汽車上市融資似乎是為了買樓和發工資了。
募資買樓發工資?
根據用友汽車新三板掛牌時公告的數據,2014年,公司的凈資產為1.57億元,2021年才增長2.5倍到5.5億元。此次IPO,用友汽車計劃募資5.63億元,超越凈資產。理論上,公司可以憑借IPO募資額再造一個用友汽車。
在首份招股書申報稿公布后,市場就質疑用友汽車募資動機不純。此次上市募資的5.63億元中,用友汽車計劃投資三個項目,其中3.6億元和1.28億元用于車企營銷系統和車主服務平臺升級項目,7314萬元用于數據分析平臺建設項目。
項目投資全部使用募集資金,用友汽車自有資金一分不出。
三個項目合計包含場地購置投資1.52億元,還有1009萬元用于場地裝修,場地相關總計投入為1.62億元。招股書注冊稿介紹,用友汽車已經和上海嘉定寶龍中心簽署了買樓意向書。
公開信息顯示,嘉定寶龍中心標準寫字樓目前均價23000元/平方米,目前用友汽車主要在上海遼油大廈辦公,租賃面積約4466平方米。按照標準寫字樓均價,用友汽車可以購買的寫字樓面積為6587平方米。
2019年以來,用友汽車的員工都穩定在1100人左右,募資購買的標準寫字樓一下子新增逾2000平方米辦公面積,漲幅接近五成,用友汽車是準備大量招聘新員工嗎?
除了1.52億元募資直接用于購樓外,用友汽車還將合計使用2.12億元用于研發投入,占比接近40%。
對于軟件公司來說,研發投入非常重要,用友汽車將大量募資投入研發,理所當然。
不過,用友汽車的研發投入基本上就是發工資。招股書注冊稿顯示,公司研發投入約90%都用于職工薪酬了。用友汽車募資投入中,設備和軟件投資都已經定下了投資規模,即使是前期的預備費和鋪底流動資金也都有募資安排,研發投入除了給員工發工資,還能有多少其他用途呢?
需要說明的是,用友汽車到底有多少員工尚未可知。按照招股書注冊稿,2019年以來,公司員工人數穩定在1100人左右,變化不大。
工商信息顯示,2019年和2020年,公司社保信息披露的員工只有651人和650人。用友汽車只有三家分公司并沒有任何子公司,注冊稿和工商信息披露的員工人數相差了450人左右,公司到底有多少員工?
在用友汽車的員工中,公司董事、總經理桂昌厚無疑是最幸運的一個。在上市前夕,桂昌厚低價入股用友汽車,上市后即可分享上市盛宴。但對于桂昌厚和用友汽車的歷史,招股書注冊稿鮮有介紹。
神秘人桂昌厚
桂昌厚原本間接持有用友汽車部分股份。2020年10月,桂昌厚出資2176萬元獲得用友汽車2.44%股份,成為用友汽車第六大股東;以此計算,用友汽車此時的估值為8.92億元。在此之前的2019年,用友汽車歸母凈利潤接近一億元,這意味著此次轉讓用友汽車的市盈率還不到10倍。
桂昌厚入股用友汽車作價為8.25元/股,公司解釋是在評估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折扣。
2020年8月底,曾在新三板掛牌的用友汽車從約23元/股一路上漲至10月份的33元/股左右。實際上進入2020年以后,用友汽車在新三板期間從未低于20元/股,公司掛牌以來股價也未跌破12元/股。
因此,用友汽車轉讓給公司董事、總經理桂昌厚的價格何止是一定折扣,而是地板價了。新三板停牌前,用友汽車的市值就超過了40億元,轉板來到資金更為追捧的科創板,用友汽車身價或許將進一步上漲,桂昌厚得到的溢價則會更多。
2020年5月,桂昌厚當選用友汽車的董事及總經理。在其簡介中,桂昌厚此前并無用友汽車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桂昌厚不但曾在用友汽車任職,還是公司股東之一。
用友汽車新三板掛牌說明書顯示,用友汽車前身由幾名自然人成立,2007年,桂昌厚出資219萬元獲得用友汽車前身10.95%的股份,2010年,用友收購并將其更名為用友汽車,桂昌厚獲得的對價是4478萬元。三年時間獲利近20倍,桂昌厚的這筆投資無疑獲得了超高回報。
用友收購后,桂昌厚并未完全離開用友汽車。2014-2016年,桂昌厚一直是用友汽車董事會成員,且是公司總經理,與其目前的身份基本一致。在工商信息變更中,2017年5月,桂昌厚從用友汽車董事會退出,2018年3月才從經理位置卸任,2020年5月再次任董事、總經理。
招股書注冊稿對桂昌厚從1996年至今的工作經歷予以介紹,但對其曾多年任職用友汽車高管的經歷卻一字未提。在其他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哪怕是顧問身份都有介紹,為何在用友汽車任職二把手的經歷卻隱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