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中國更換核數師后短債依舊承壓,虧損拋售值錢項目或因流動性受困?
來源:lite氫財經
?
2022-05-17 07:58:19
雖然此前的德信中國提前償還美元債給了市場信心,但此次如此迫不及待地變賣最賺錢的項目來籌集資金,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德信中國是不是也陷入了流動性危機?
圖片
圖/網絡
近日,德信中國披露經審核后調整的部分2021年營業數據。
據此前其發布的年報顯示,德信中國去年業績雙漲,但毛利率、歸母凈利潤等核心數據卻出現下滑,并且在今年前四個月的銷售數據來看,其銷售金額及銷售面積同比腰斬,可見即便其去年業績雙漲,可紙面風光終究也是表面而已。
德信中國核心數據出現下滑,和其前幾年大手筆拿地,熱衷合作開發,以望沖擊千億規模有關。
眾所周知,過多的合作開發會降低土儲權益,且少數股東權益也會升高。而德信中國很明顯沒有拿捏好度,其少數股東權益占總權益比重高達七成,蠶食了大部分的利潤。
忙忙碌碌一年,最后不僅利潤分的少,目標規模也沒有完成。
雖然歸母利潤下降了,但負債卻有所上升,且在更換了核數師、降低了審核后的負債數據下,其短債依舊無法被覆蓋。
有趣的是,近日德信中國在大手筆拿地后,卻突然虧損變賣最賺錢的項目,不知道這突然地動作,是不是預示著其現金流動性或會面臨困難?
【業績雙漲,核心盈利數據卻下滑】
5月13日,德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業績進一步公告。
其實早在3月末,德信中國就表示會延期公布2021年經審核業績,直到近日,其才發布包括有關集團綜合資產負債表、綜合全面收益表、相關附注財務資料的經審核數據,并表示此前發布的2021年業績維持不變。
據此前德信中國發布的年報披露,德信中國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31.1億元,同比增長45.58%;實現凈利潤為23.77億元,同比增長5.14%。
數據可以看出,德信中國在去年取得了營利雙漲的好成績,這在如今大環境下行,房企紛紛增收不增利的如今,可以說實屬不易。
但是,營利雙漲卻僅為表面成績。
在其年報中還顯示,德信中國在2021年整體毛利率為21.8%,同比下滑4.2%;凈利率同比下滑了3.9%,到達10.3%;實現歸母凈利潤為9.41億元,同比減少21.05%,歸母凈利率僅4.1%。
然而,德信中國重要指標下降的情況卻不是去年才開始的,早在2019年,其各項指標就已經有了下滑的情況。
數據顯示,德信中國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32.16%一路下降到2021年的21.68%,僅兩年就整整下滑了10.48%,可以看出其下滑程度非常大,并且去年毛利率的數據更是近五年的最低。
同時其銷售凈利率也從2019年的23.72%直接腰斬到10.28%,下降幅度也不小。
而盈利能力下滑的情況,即便進入了2022年,也依舊未有改善。
前幾日,德信中國發布今年前四個月經營數據。
據數據顯示,其前四個月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為123.9億元,同比減少52%;涉及銷售面積約60.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0.9%。其中單4月份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為30.4億人民幣,同比下降55.3%;合約銷售面積約17.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7.7%。
從今年的盈利數據來看,德信中國依舊免不了受大環境影響,而紙面風光終究掩蓋不了核心數據和盈利能力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初,德信中國曾信心滿滿地表示“有信心完成今年800億元的銷售目標”。
然而,未及預期的業績及連續推遲發布經審計年報的行為,終究讓德信中國被各大評級機構連連下調評級。
而其毛利率出現下滑,歸母凈利潤減少,除了受大環境影響,也與其少數股東權益攀升有關。
【大肆擴張,少數股東吞噬利潤】
擴大規模是每一個房企都夢寐以求的事,德信中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為了自身規模能沖進千億陣營,德信中國頻頻拿地。
德信中國在2019年上市后,便表示要在三年內達到千億規模,同時加大了擴張的腳步。
數據顯示,在2019年,德信中國耗資295億元購入地塊達38宗。
2020年,全年拿地投資達300億,光上半年拿地的耗資就接近其半年的銷售額,可以看出其拿地力度有多大。
2021年,在大環境下行,房企紛紛去繁化簡變賣資產囤積現金流時,德信中國依舊不減拿地力度,一年期間合計取得32幅地塊。
在此同時,德信中國還熱衷于合作開發模式。
然而眾多合作開發的項目雖然可以降低風險,使規模擴張的步伐更迅速,但同時其土儲權益占比卻降低至48%,少數股東權益也隨之劇增。
截止2021年末,德信中國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比2020年末激增了48.56%,直接升至159.93億元,占總權益比重的七成。
少數股東權益占了大頭,德信中國的大部分利潤自然也被少數股東蠶食,留給歸母凈利潤的份額便會減少,這也是其年報中歸母凈利潤減少的一大原因。
但為了規模的增長不惜犧牲利潤,最后也依舊未達到其希望的目標,這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最后一半多的利潤反而全進了別人的口袋。
當然,規模增長的同時,德信中國的負債也在增長。
【短債無法覆蓋,虧損拋售賺錢項目】
從融資方面來看,雖然德信中國2021年的三道紅線全部達標,但卻根本經不起細究,其中負債率降低的原因并不是真實的負債有所下降,而是非控股股東權益的上漲而被降低。
總體來看,德信中國去年負債總額同比2020年末上漲了19%,達到952.4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規模經審核后降為152.16億元,而這一數值在2020年末僅為87.38億元,也就是說近一年時間,其借款就增加了64.78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74.15%。
再加上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經審核后為82.63億元,其短債規模便達到234.79億元。
然而,2021年德信中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現金合計為175.63億元,除去58.27億元的預售物業擔保存款和14.22億元的銀行借款及承兌票據擔保存款,僅剩105.91億元可用,而這遠遠不能覆蓋其短債規模。
再加上還應付非控股權益款項經審核后的27.3億元,德信中國的債務壓力和資金缺口都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核算后減少了的資產負債水平,都是德信中國更換核數師開元信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之后重新調整的。
而就在近日,德信中國的現金流壓力也姍姍來遲。
5月13日,德信中國表示,將出售其持有的杭州市德信AI產業園54.54%的股份,出售價為4.54億元,出售事項預計將帶來未經審核除稅前虧損約1404.19億元。
而此次拋售的杭州海衍項目,曾在2018年被市場估值高達8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德信中國拼著虧損也要賣掉這個賺錢的項目來籌集資金。
然而就在不久前,德信中國剛剛大手筆購入了兩塊杭州的地塊,這短時間內的一入一出,讓市場對其這一舉動的目的是猜測連篇。
雖然此前的德信中國提前償還美元債給了市場信心,但此次如此迫不及待地變賣最賺錢的項目來籌集資金,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德信中國是不是也陷入了流動性危機?
圖片
圖/網絡
近日,德信中國披露經審核后調整的部分2021年營業數據。
據此前其發布的年報顯示,德信中國去年業績雙漲,但毛利率、歸母凈利潤等核心數據卻出現下滑,并且在今年前四個月的銷售數據來看,其銷售金額及銷售面積同比腰斬,可見即便其去年業績雙漲,可紙面風光終究也是表面而已。
德信中國核心數據出現下滑,和其前幾年大手筆拿地,熱衷合作開發,以望沖擊千億規模有關。
眾所周知,過多的合作開發會降低土儲權益,且少數股東權益也會升高。而德信中國很明顯沒有拿捏好度,其少數股東權益占總權益比重高達七成,蠶食了大部分的利潤。
忙忙碌碌一年,最后不僅利潤分的少,目標規模也沒有完成。
雖然歸母利潤下降了,但負債卻有所上升,且在更換了核數師、降低了審核后的負債數據下,其短債依舊無法被覆蓋。
有趣的是,近日德信中國在大手筆拿地后,卻突然虧損變賣最賺錢的項目,不知道這突然地動作,是不是預示著其現金流動性或會面臨困難?
【業績雙漲,核心盈利數據卻下滑】
5月13日,德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業績進一步公告。
其實早在3月末,德信中國就表示會延期公布2021年經審核業績,直到近日,其才發布包括有關集團綜合資產負債表、綜合全面收益表、相關附注財務資料的經審核數據,并表示此前發布的2021年業績維持不變。
據此前德信中國發布的年報披露,德信中國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31.1億元,同比增長45.58%;實現凈利潤為23.77億元,同比增長5.14%。
數據可以看出,德信中國在去年取得了營利雙漲的好成績,這在如今大環境下行,房企紛紛增收不增利的如今,可以說實屬不易。
但是,營利雙漲卻僅為表面成績。
在其年報中還顯示,德信中國在2021年整體毛利率為21.8%,同比下滑4.2%;凈利率同比下滑了3.9%,到達10.3%;實現歸母凈利潤為9.41億元,同比減少21.05%,歸母凈利率僅4.1%。
然而,德信中國重要指標下降的情況卻不是去年才開始的,早在2019年,其各項指標就已經有了下滑的情況。
數據顯示,德信中國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32.16%一路下降到2021年的21.68%,僅兩年就整整下滑了10.48%,可以看出其下滑程度非常大,并且去年毛利率的數據更是近五年的最低。
同時其銷售凈利率也從2019年的23.72%直接腰斬到10.28%,下降幅度也不小。
而盈利能力下滑的情況,即便進入了2022年,也依舊未有改善。
前幾日,德信中國發布今年前四個月經營數據。
據數據顯示,其前四個月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為123.9億元,同比減少52%;涉及銷售面積約60.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0.9%。其中單4月份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為30.4億人民幣,同比下降55.3%;合約銷售面積約17.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7.7%。
從今年的盈利數據來看,德信中國依舊免不了受大環境影響,而紙面風光終究掩蓋不了核心數據和盈利能力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初,德信中國曾信心滿滿地表示“有信心完成今年800億元的銷售目標”。
然而,未及預期的業績及連續推遲發布經審計年報的行為,終究讓德信中國被各大評級機構連連下調評級。
而其毛利率出現下滑,歸母凈利潤減少,除了受大環境影響,也與其少數股東權益攀升有關。
【大肆擴張,少數股東吞噬利潤】
擴大規模是每一個房企都夢寐以求的事,德信中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為了自身規模能沖進千億陣營,德信中國頻頻拿地。
德信中國在2019年上市后,便表示要在三年內達到千億規模,同時加大了擴張的腳步。
數據顯示,在2019年,德信中國耗資295億元購入地塊達38宗。
2020年,全年拿地投資達300億,光上半年拿地的耗資就接近其半年的銷售額,可以看出其拿地力度有多大。
2021年,在大環境下行,房企紛紛去繁化簡變賣資產囤積現金流時,德信中國依舊不減拿地力度,一年期間合計取得32幅地塊。
在此同時,德信中國還熱衷于合作開發模式。
然而眾多合作開發的項目雖然可以降低風險,使規模擴張的步伐更迅速,但同時其土儲權益占比卻降低至48%,少數股東權益也隨之劇增。
截止2021年末,德信中國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比2020年末激增了48.56%,直接升至159.93億元,占總權益比重的七成。
少數股東權益占了大頭,德信中國的大部分利潤自然也被少數股東蠶食,留給歸母凈利潤的份額便會減少,這也是其年報中歸母凈利潤減少的一大原因。
但為了規模的增長不惜犧牲利潤,最后也依舊未達到其希望的目標,這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最后一半多的利潤反而全進了別人的口袋。
當然,規模增長的同時,德信中國的負債也在增長。
【短債無法覆蓋,虧損拋售賺錢項目】
從融資方面來看,雖然德信中國2021年的三道紅線全部達標,但卻根本經不起細究,其中負債率降低的原因并不是真實的負債有所下降,而是非控股股東權益的上漲而被降低。
總體來看,德信中國去年負債總額同比2020年末上漲了19%,達到952.4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規模經審核后降為152.16億元,而這一數值在2020年末僅為87.38億元,也就是說近一年時間,其借款就增加了64.78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74.15%。
再加上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經審核后為82.63億元,其短債規模便達到234.79億元。
然而,2021年德信中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現金合計為175.63億元,除去58.27億元的預售物業擔保存款和14.22億元的銀行借款及承兌票據擔保存款,僅剩105.91億元可用,而這遠遠不能覆蓋其短債規模。
再加上還應付非控股權益款項經審核后的27.3億元,德信中國的債務壓力和資金缺口都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核算后減少了的資產負債水平,都是德信中國更換核數師開元信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之后重新調整的。
而就在近日,德信中國的現金流壓力也姍姍來遲。
5月13日,德信中國表示,將出售其持有的杭州市德信AI產業園54.54%的股份,出售價為4.54億元,出售事項預計將帶來未經審核除稅前虧損約1404.19億元。
而此次拋售的杭州海衍項目,曾在2018年被市場估值高達8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德信中國拼著虧損也要賣掉這個賺錢的項目來籌集資金。
然而就在不久前,德信中國剛剛大手筆購入了兩塊杭州的地塊,這短時間內的一入一出,讓市場對其這一舉動的目的是猜測連篇。
雖然此前的德信中國提前償還美元債給了市場信心,但此次如此迫不及待地變賣最賺錢的項目來籌集資金,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德信中國是不是也陷入了流動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