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技5億債券違約,面臨階段性流動性問題
來源:小債看市
?
2022-04-11 11:54:23
受宏觀經濟環境、金融行業監管環境、新冠疫情及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當代科技面臨階段性流動性問題。
01違約
4月8日,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公告稱,“19漢當科MTN001”應于2022年4月6日到期并兌付部分本息,截至2022年4月8日公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
“19漢當科MTN001”違約公告
公告顯示,當代科技已通過處置資產、請求金融機構及政府支持等措施積極自救,受宏觀經濟環境、金融行業監管環境、新冠疫情及子公司受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等多項因素的不利影響,公司仍面臨階段性流動性問題。
此前,“19漢當科MTN001”發生展期,債券持有人同意當代科技于兌付日先行兌付利息及10%本金,對剩余90%本金展期一年,展期期間維持票面利率7.5%不變。
然而,4月6日當代科技未能將“19漢當科MTN001”10%本金及相應利息劃付至上清所,構成違約。
據公開資料,“19漢當科MTN001”發行于2019年4月,發行規模5億元,票息7.5%,應于2022年4月3日到期,遇節假日順延至2022年4月6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當代科技首次發生公開債務違約,此前其已被多家機構下調評級。
4月2日,聯合資信將當代科技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存續債券“19當代F1”“19當代02”“19當代03”及“20當代01”的信用等級下調為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同時,大公將當代科技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17漢當科MTN002”、“17當代01”、“18當代02”、“19漢當科MTN001”、“21當代01”和“21當代02”信用等級維持AA+。
4月8日,大公將當代科技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AA-,評級展望維持負面,相關債項信用等級調整為AA-。
當代科技主體評級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當代科技存續債券14只,存續規模68.54億,其中一年內到期規模有23.74億元,2022年將到期或可能贖回債券余額40.74億元,公司面臨集中償債壓力大。
存續債券到期分布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還存續3只離岸債券,存續規模7.44億美元,且均將于一年內到期。
其實,今年3月末當代科技持有上市子公司股票被強制平倉,也從側面反映出其流動性緊張。
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2022年4月6日當代科技新增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標的為2.06億元。
新增被執行人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當代科技發生工商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從周漢生變更為艾路明,在公司陷入風波之際,創始人重出江湖。
02債務負擔較重
據官網介紹,當代科技成立于1988年,是注冊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家民營高新技術集團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逐漸發展壯大成一家大型的民營產業集團。
當代科技業務涉及醫藥、消費、文化等領域,目前擁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人福醫藥(600079.SH)和三特索道(002159.SZ)。
當代科技官網
從股權結構看,當代科技的控股股東為武漢當代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3.97%,穿透后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艾路明,其以直接、間接方式合計持有公司28.21%的股權。
股權結構圖
當代科技以醫藥為支柱產業,擁有多種類型的特色醫藥產品生產能力。
近年來,當代科技營收和毛利有所波動,非經常性損益占利潤比重較高且波動較大,對盈利的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
2021年前三季度,當代科技實現營收193.47億元,同比下滑0.2%;實現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滑41.79%。
截至2021年三季末,當代科技總資產為963.26億元,總負債639.47億元,凈資產323.79億元,資產負債率66.39%。
近年來,當代科技的財務杠桿水平持續攀升,2020年末達歷史最高位,并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存在一定杠桿風險。
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當代科技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為58%。
截至相同報告期,當代科技流動負債有367.8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154.09億元。
若加上21.48億應付票據,當代科技的短期有息負債合計有175.57億元。
而相較于短期負債規模,當代科技的流動性明顯不足,其賬上貨幣資金只有65.46億元,較2020年末下降4成,現金短債比僅為0.42,且資金中超10億為受限資金不可動用,公司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在財務彈性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末,當代科技授信總額為325.48億元,未使用銀行授信83.69億元,可以看出其財務彈性一般,備用資金不多。
銀行授信情況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還有非流動負債271.63億元,主要為應付債券和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總規模有226.2億元。
整體來看,當代科技有息負債高達401.77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63%。
有息負債高企,當代科技的財務費用支出大增,2019年和2020年其財務費用均在20億以上,若再加上更高的管理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對公司利潤空間形成嚴重侵蝕。
從融資渠道看,當代科技擁有兩家上市子公司,可直接獲得股權融資,間接融資以銀行借款為主。
除了借款和發債,當代科技還通過應收賬款,定增、信托以及股權質押等方式融資。
近年來,由于外部融資環境收緊,當代科技的融資渠道受阻。
2019年,當代科技籌資性現金流首次由正轉負,凈流出8587.22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其籌資性現金流再次大幅流出41.2億元,公司面臨再融資壓力較大。
另外,當代科技對外擔保金額較大,被擔保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且部分企業虧損,其面臨一定擔保代償風險。
截至2021年6月末,當代科技及關聯公司擔保合計74.19億元,占凈資產的58.61%。
在資產質量方面,當代科技的應收賬款規模較大,截至2021年三季末有75.86億元,應收款規模較大且部分款項賬齡較長,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的存貨高達270.74億元,長期股權投資規模有177.02億元,整體變現能力一般,不利于資產流動。
總得來看,近年來當代科技集團激進擴張財務杠桿不斷上升,而其流動性已明顯不足,償債資金嚴重依賴于外部融資,但融資環境欠佳,其面臨較大流動性和償債壓力。
03并購擴張
1988年,艾路明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黨校任教。后來他放棄穩定的工作,和其他六位同學一起拼湊了2000元錢下海經商。
隨后,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成立,所做之事就是從小便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
到了1993年,尿激酶已經成了公司的主營產品,同年當代發展和中國人福新技術開發中心等三家公司共同成立當代科技公司。
1996年,艾路明又以300萬的價格兼并了資產3700萬、凈資產近300萬的國企揚子江制藥廠,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
1997年,當代科技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后經過一番股權變更,艾路明成為公司實控人,并將企業更名為“人福醫藥”。
當代科技上市時圖片
上市后,人福醫藥便開啟一系列外延式并購擴張,豪擲巨資進軍環保和計生業務領域,成為世界第二大安全套巨頭。
人福醫藥并購歷程
隨后,當代科技先后收購上市公司三特索道和當代明誠,如法炮制般開啟“買買買”模式,2015年將資本版圖延伸至苗木和體育文化產業。
大手筆并購擴張,使得當代科技負債高企、流動性緊張,于是近年來公司開始瘦身,清理出售非核心資產。
2020年5月,當代科技將武漢新星漢宜轉讓給關聯方當代文教;同年出售四川人福醫藥,聚焦湖北市場;2021年其又將當代文體剝離并主動減持天風證券。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當代科技資產盤活進展較慢,且房地產銷售不及預期,其現金回流情況不佳,資金鏈緊張未能得到緩解,最終造成公開債務違約。
01違約
4月8日,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公告稱,“19漢當科MTN001”應于2022年4月6日到期并兌付部分本息,截至2022年4月8日公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
“19漢當科MTN001”違約公告
公告顯示,當代科技已通過處置資產、請求金融機構及政府支持等措施積極自救,受宏觀經濟環境、金融行業監管環境、新冠疫情及子公司受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等多項因素的不利影響,公司仍面臨階段性流動性問題。
此前,“19漢當科MTN001”發生展期,債券持有人同意當代科技于兌付日先行兌付利息及10%本金,對剩余90%本金展期一年,展期期間維持票面利率7.5%不變。
然而,4月6日當代科技未能將“19漢當科MTN001”10%本金及相應利息劃付至上清所,構成違約。
據公開資料,“19漢當科MTN001”發行于2019年4月,發行規模5億元,票息7.5%,應于2022年4月3日到期,遇節假日順延至2022年4月6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當代科技首次發生公開債務違約,此前其已被多家機構下調評級。
4月2日,聯合資信將當代科技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存續債券“19當代F1”“19當代02”“19當代03”及“20當代01”的信用等級下調為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同時,大公將當代科技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17漢當科MTN002”、“17當代01”、“18當代02”、“19漢當科MTN001”、“21當代01”和“21當代02”信用等級維持AA+。
4月8日,大公將當代科技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AA-,評級展望維持負面,相關債項信用等級調整為AA-。
當代科技主體評級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當代科技存續債券14只,存續規模68.54億,其中一年內到期規模有23.74億元,2022年將到期或可能贖回債券余額40.74億元,公司面臨集中償債壓力大。
存續債券到期分布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還存續3只離岸債券,存續規模7.44億美元,且均將于一年內到期。
其實,今年3月末當代科技持有上市子公司股票被強制平倉,也從側面反映出其流動性緊張。
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2022年4月6日當代科技新增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標的為2.06億元。
新增被執行人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當代科技發生工商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從周漢生變更為艾路明,在公司陷入風波之際,創始人重出江湖。
02債務負擔較重
據官網介紹,當代科技成立于1988年,是注冊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家民營高新技術集團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逐漸發展壯大成一家大型的民營產業集團。
當代科技業務涉及醫藥、消費、文化等領域,目前擁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人福醫藥(600079.SH)和三特索道(002159.SZ)。
當代科技官網
從股權結構看,當代科技的控股股東為武漢當代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3.97%,穿透后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艾路明,其以直接、間接方式合計持有公司28.21%的股權。
股權結構圖
當代科技以醫藥為支柱產業,擁有多種類型的特色醫藥產品生產能力。
近年來,當代科技營收和毛利有所波動,非經常性損益占利潤比重較高且波動較大,對盈利的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
2021年前三季度,當代科技實現營收193.47億元,同比下滑0.2%;實現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滑41.79%。
截至2021年三季末,當代科技總資產為963.26億元,總負債639.47億元,凈資產323.79億元,資產負債率66.39%。
近年來,當代科技的財務杠桿水平持續攀升,2020年末達歷史最高位,并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存在一定杠桿風險。
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當代科技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為58%。
截至相同報告期,當代科技流動負債有367.8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154.09億元。
若加上21.48億應付票據,當代科技的短期有息負債合計有175.57億元。
而相較于短期負債規模,當代科技的流動性明顯不足,其賬上貨幣資金只有65.46億元,較2020年末下降4成,現金短債比僅為0.42,且資金中超10億為受限資金不可動用,公司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在財務彈性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末,當代科技授信總額為325.48億元,未使用銀行授信83.69億元,可以看出其財務彈性一般,備用資金不多。
銀行授信情況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還有非流動負債271.63億元,主要為應付債券和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總規模有226.2億元。
整體來看,當代科技有息負債高達401.77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63%。
有息負債高企,當代科技的財務費用支出大增,2019年和2020年其財務費用均在20億以上,若再加上更高的管理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對公司利潤空間形成嚴重侵蝕。
從融資渠道看,當代科技擁有兩家上市子公司,可直接獲得股權融資,間接融資以銀行借款為主。
除了借款和發債,當代科技還通過應收賬款,定增、信托以及股權質押等方式融資。
近年來,由于外部融資環境收緊,當代科技的融資渠道受阻。
2019年,當代科技籌資性現金流首次由正轉負,凈流出8587.22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其籌資性現金流再次大幅流出41.2億元,公司面臨再融資壓力較大。
另外,當代科技對外擔保金額較大,被擔保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且部分企業虧損,其面臨一定擔保代償風險。
截至2021年6月末,當代科技及關聯公司擔保合計74.19億元,占凈資產的58.61%。
在資產質量方面,當代科技的應收賬款規模較大,截至2021年三季末有75.86億元,應收款規模較大且部分款項賬齡較長,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除此之外,當代科技的存貨高達270.74億元,長期股權投資規模有177.02億元,整體變現能力一般,不利于資產流動。
總得來看,近年來當代科技集團激進擴張財務杠桿不斷上升,而其流動性已明顯不足,償債資金嚴重依賴于外部融資,但融資環境欠佳,其面臨較大流動性和償債壓力。
03并購擴張
1988年,艾路明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黨校任教。后來他放棄穩定的工作,和其他六位同學一起拼湊了2000元錢下海經商。
隨后,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成立,所做之事就是從小便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
到了1993年,尿激酶已經成了公司的主營產品,同年當代發展和中國人福新技術開發中心等三家公司共同成立當代科技公司。
1996年,艾路明又以300萬的價格兼并了資產3700萬、凈資產近300萬的國企揚子江制藥廠,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
1997年,當代科技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后經過一番股權變更,艾路明成為公司實控人,并將企業更名為“人福醫藥”。
當代科技上市時圖片
上市后,人福醫藥便開啟一系列外延式并購擴張,豪擲巨資進軍環保和計生業務領域,成為世界第二大安全套巨頭。
人福醫藥并購歷程
隨后,當代科技先后收購上市公司三特索道和當代明誠,如法炮制般開啟“買買買”模式,2015年將資本版圖延伸至苗木和體育文化產業。
大手筆并購擴張,使得當代科技負債高企、流動性緊張,于是近年來公司開始瘦身,清理出售非核心資產。
2020年5月,當代科技將武漢新星漢宜轉讓給關聯方當代文教;同年出售四川人福醫藥,聚焦湖北市場;2021年其又將當代文體剝離并主動減持天風證券。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當代科技資產盤活進展較慢,且房地產銷售不及預期,其現金回流情況不佳,資金鏈緊張未能得到緩解,最終造成公開債務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