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昔日衣柜之王生危,數十億應收賬款暗潮涌動
來源:花朵財經
?
2022-01-13 11:11:26
誰才是我國的衣柜之王?
回首2011年,當索菲亞上市之時,定制家具的其他企業還不知在何方。憑借率先上市搶占的資本先機,索菲亞也很快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2011至2017年,索菲亞營收利潤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營收由10.04億元增長至61.61億元,歸母凈利潤由1.35億元增長至9.07億元,僅用了6年的時間。
直至2017年后,隨著歐派家居、志邦家居、金牌櫥柜等一眾家居企業開始扎堆上市,索菲亞的時代才開始漸漸落幕。
千億目標往往不易實現
在索菲亞的世界,有雄心壯志,也有撲朔迷離。
近日,索菲亞總裁王兵對外稱,索菲亞將迎來從柜類定制到整家定制的升級,并提出,索菲亞整家定制戰略將是未來索菲亞實現千億目標關鍵轉折期的強力增長引擎。
截至2020年底,索菲亞營收約84億元。如果按此推算,也就是說索菲亞未來有望實現超10倍的業績增長。這樣的激情展望,無疑是十分振奮人心的。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其實在2018年5月10日,索菲亞董事長江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豪言壯語喊出了要做到千億市值。然而結果很意外,因為從這一刻開始,索菲亞的股價一路暴跌不止。
2018年5月10日,索菲亞收盤價報33.30元/股,對比截至2022年1月12日收盤價僅23.26元/股,索菲亞不僅股價反跌不漲,而且市值也僅有約200億元。
直面本次的千億戰略目標,索菲亞同樣恐難以實現。
自2017年以來,索菲亞的業績增速便在不斷放緩增長。
2017至2020年,索菲亞實現營收分別為61.61億元、73.11億元、76.86億元、83.53億元,同比增長36.02%、18.66%、5.13%、8.6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7億元、9.59億元、10.77億元、11.92億元,同比增長36.56%、5.77%、12.34%、10.66%,整體增速呈大幅放緩之勢。
與之同步的是,隨著業績增速的接連放緩,索菲亞多年來的“衣柜之王”稱號,也開始被拉下了馬。
2021年4月22日,歐派家居發布2020年財報顯示,歐派衣柜及其配套產品實現營收68.03億元,以1.01億元的優勢反超索菲亞67.02億元的規模。
應收賬款暗潮涌動
業績放緩,同時痛失衣柜王冠,索菲亞將更多業績期待寄托在了大宗業務上。
2020年,索菲亞大宗業務渠道實現營收15.04億元,同比增長99.14%,營收占比超18%。對比公司全年實現營收83.53億元,同比僅增長8.67%,大宗業務已然成為了索菲亞當前業績增長的極大動力。
據了解,索菲亞大宗工程業務主要以承接地產住宅、酒店、長租公寓、學校、醫院、辦公樓等各類工程項目定制業務為主。隨著近幾年房地產開發向精裝房趨勢挺進,索菲亞通過開發大宗客戶破局,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不過在開發大宗客戶給公司帶來業績增長的同時,也同步給索菲亞埋下了相應的隱患。由于大宗業務的飛速發展,索菲亞的應收賬款增加十分迅速。
2015至2020年,索菲亞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0.72億元、1.25億元、2.24億元、5.96億元、10.41億元、17.8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37%、73.50%、78.80%、166.42%、74.57%、71.45%。
財報顯示,2016年公司與國內的知名房地產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導致應收工程業務余額上升較快。然而行至當下,2021年債務危機如瘟疫般在大型房企中傳染開來,房企頻繁爆雷已是常態,索菲亞此舉為可能的壞賬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截至2021年6月底,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應收賬款情況來看,僅恒大應收賬款期末余額便達1.94億元,占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合計數比值高達20.61%。
在房企債務危機頻發下,即便發力大宗業務可以給索菲亞帶來增量收入,但這些收入最終能不能轉換為利潤,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情況似乎并不樂觀。
核心業務疲軟,品類擴張靠低價
除此之外,索菲亞的核心業務也在漸漸向停滯增長靠攏。
據了解,索菲亞主要以衣柜起家,衣柜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截至2020年底,衣柜及其配套產品占據了索菲亞收入比例的80.23%。
然而近年公司衣柜業務增長較為乏力。2018至2020年,公司衣柜及其配件實現營收分別為60.61億元、61.76億元、67.02億元,幾乎處于十分低速的增長狀態。
業績走向低速增長,或許與索菲亞經銷商數量存在直接關系。
與大多傳統消費品企業相同,家居行業發展初期與線下經銷體系深度綁定,一家企業的規模大小與其能撬動的經銷商網絡呈正相關。
回顧2015至2017年,索菲亞經銷商開設的專賣店從近1600家增長至超過2200家,公司衣柜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長。但行至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索菲亞開設的專賣店約為2600家、2501家、2719家、2770家,近年的專賣店數量并沒有出現顯著的增長。
據億翰智庫統計,從單店收入來看,2018年索菲亞衣柜業務的單店收入出現了罕見的下滑,單店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至負增長區間。
對于索菲亞而言,如果繼續保持開店速度,盡管在單店收益下滑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業績增長趨勢,但是如果不尋求改革,營收規模見頂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于是索菲亞走上了品類擴張之路,如今公司業務品類已從衣柜擴展至櫥柜、木門及其他等。
2018至2020年,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實現營收分別為7.09億元、8.51億元、12.11億元,占公司收入比分別為9.75%、11.14%、14.56%;木門實現營收分別1.58億元、1.88億元、2.92億元,占公司收入比分別為2.18%、2.46%、3.51%,整體呈上升之勢。
然而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卻似乎是靠低價換來的。
截至2020年底,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銷售毛利率為22.67%,遠低于歐派家居36.17%的銷售毛利率,以及金牌櫥柜32.85%的銷售毛利率。
與收入占比相比,2020年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對公司利潤構成僅占9.04%,木門對公司利潤構成僅占1.40%,遠低于其當年對公司收入構成占比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占14.56%、木門占3.51%。由此可見,新品類業務擴張的利潤對索菲亞業績貢獻明顯不及收入。
如果新業務向增收不增利的趨勢發展,那么這又該如何對沖索菲亞衣柜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的巨大風險呢?
回首2011年,當索菲亞上市之時,定制家具的其他企業還不知在何方。憑借率先上市搶占的資本先機,索菲亞也很快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2011至2017年,索菲亞營收利潤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營收由10.04億元增長至61.61億元,歸母凈利潤由1.35億元增長至9.07億元,僅用了6年的時間。
直至2017年后,隨著歐派家居、志邦家居、金牌櫥柜等一眾家居企業開始扎堆上市,索菲亞的時代才開始漸漸落幕。
千億目標往往不易實現
在索菲亞的世界,有雄心壯志,也有撲朔迷離。
近日,索菲亞總裁王兵對外稱,索菲亞將迎來從柜類定制到整家定制的升級,并提出,索菲亞整家定制戰略將是未來索菲亞實現千億目標關鍵轉折期的強力增長引擎。
截至2020年底,索菲亞營收約84億元。如果按此推算,也就是說索菲亞未來有望實現超10倍的業績增長。這樣的激情展望,無疑是十分振奮人心的。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其實在2018年5月10日,索菲亞董事長江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豪言壯語喊出了要做到千億市值。然而結果很意外,因為從這一刻開始,索菲亞的股價一路暴跌不止。
2018年5月10日,索菲亞收盤價報33.30元/股,對比截至2022年1月12日收盤價僅23.26元/股,索菲亞不僅股價反跌不漲,而且市值也僅有約200億元。
直面本次的千億戰略目標,索菲亞同樣恐難以實現。
自2017年以來,索菲亞的業績增速便在不斷放緩增長。
2017至2020年,索菲亞實現營收分別為61.61億元、73.11億元、76.86億元、83.53億元,同比增長36.02%、18.66%、5.13%、8.6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7億元、9.59億元、10.77億元、11.92億元,同比增長36.56%、5.77%、12.34%、10.66%,整體增速呈大幅放緩之勢。
與之同步的是,隨著業績增速的接連放緩,索菲亞多年來的“衣柜之王”稱號,也開始被拉下了馬。
2021年4月22日,歐派家居發布2020年財報顯示,歐派衣柜及其配套產品實現營收68.03億元,以1.01億元的優勢反超索菲亞67.02億元的規模。
應收賬款暗潮涌動
業績放緩,同時痛失衣柜王冠,索菲亞將更多業績期待寄托在了大宗業務上。
2020年,索菲亞大宗業務渠道實現營收15.04億元,同比增長99.14%,營收占比超18%。對比公司全年實現營收83.53億元,同比僅增長8.67%,大宗業務已然成為了索菲亞當前業績增長的極大動力。
據了解,索菲亞大宗工程業務主要以承接地產住宅、酒店、長租公寓、學校、醫院、辦公樓等各類工程項目定制業務為主。隨著近幾年房地產開發向精裝房趨勢挺進,索菲亞通過開發大宗客戶破局,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不過在開發大宗客戶給公司帶來業績增長的同時,也同步給索菲亞埋下了相應的隱患。由于大宗業務的飛速發展,索菲亞的應收賬款增加十分迅速。
2015至2020年,索菲亞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0.72億元、1.25億元、2.24億元、5.96億元、10.41億元、17.8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37%、73.50%、78.80%、166.42%、74.57%、71.45%。
財報顯示,2016年公司與國內的知名房地產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導致應收工程業務余額上升較快。然而行至當下,2021年債務危機如瘟疫般在大型房企中傳染開來,房企頻繁爆雷已是常態,索菲亞此舉為可能的壞賬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截至2021年6月底,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應收賬款情況來看,僅恒大應收賬款期末余額便達1.94億元,占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合計數比值高達20.61%。
在房企債務危機頻發下,即便發力大宗業務可以給索菲亞帶來增量收入,但這些收入最終能不能轉換為利潤,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情況似乎并不樂觀。
核心業務疲軟,品類擴張靠低價
除此之外,索菲亞的核心業務也在漸漸向停滯增長靠攏。
據了解,索菲亞主要以衣柜起家,衣柜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截至2020年底,衣柜及其配套產品占據了索菲亞收入比例的80.23%。
然而近年公司衣柜業務增長較為乏力。2018至2020年,公司衣柜及其配件實現營收分別為60.61億元、61.76億元、67.02億元,幾乎處于十分低速的增長狀態。
業績走向低速增長,或許與索菲亞經銷商數量存在直接關系。
與大多傳統消費品企業相同,家居行業發展初期與線下經銷體系深度綁定,一家企業的規模大小與其能撬動的經銷商網絡呈正相關。
回顧2015至2017年,索菲亞經銷商開設的專賣店從近1600家增長至超過2200家,公司衣柜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長。但行至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索菲亞開設的專賣店約為2600家、2501家、2719家、2770家,近年的專賣店數量并沒有出現顯著的增長。
據億翰智庫統計,從單店收入來看,2018年索菲亞衣柜業務的單店收入出現了罕見的下滑,單店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至負增長區間。
對于索菲亞而言,如果繼續保持開店速度,盡管在單店收益下滑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業績增長趨勢,但是如果不尋求改革,營收規模見頂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于是索菲亞走上了品類擴張之路,如今公司業務品類已從衣柜擴展至櫥柜、木門及其他等。
2018至2020年,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實現營收分別為7.09億元、8.51億元、12.11億元,占公司收入比分別為9.75%、11.14%、14.56%;木門實現營收分別1.58億元、1.88億元、2.92億元,占公司收入比分別為2.18%、2.46%、3.51%,整體呈上升之勢。
然而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卻似乎是靠低價換來的。
截至2020年底,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銷售毛利率為22.67%,遠低于歐派家居36.17%的銷售毛利率,以及金牌櫥柜32.85%的銷售毛利率。
與收入占比相比,2020年索菲亞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對公司利潤構成僅占9.04%,木門對公司利潤構成僅占1.40%,遠低于其當年對公司收入構成占比定制櫥柜及其配件占14.56%、木門占3.51%。由此可見,新品類業務擴張的利潤對索菲亞業績貢獻明顯不及收入。
如果新業務向增收不增利的趨勢發展,那么這又該如何對沖索菲亞衣柜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的巨大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