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總監MBO三年閃電上市!科捷智能:關聯交易占比極高,大額應收款逾期,研發投入很普通
來源:市值風云
?
2021-12-22 15:26:05
做個小小的猜想,公司上市后,會不會在誰是真正的實控人問題上出現爭端呢?“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上個月,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捷智能”)科創板首發過會,從成立到過會,科捷智能僅用了6年時間。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而如果按照實控人龍進軍入主科捷智能的時間來計算,則更短,只有三年。
龍老板是如何飛速打造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呢?以及公司的質地究竟如何呢?一起來看。
一、MBO,財務總監收購自家子公司
2015年3月,科捷智能成立。成立之初,科捷智能作為$軟控股份(002073.SZ)$的孫公司,軟控股份持有其70%股權。
2017年12月,軟控股份將科捷智能61%股權作價4,575萬元,分別轉讓給龍進軍38%、劉真國13%、鄒振華10%,龍老板成為科捷智能的實控人。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科捷智能申報科創板IPO時使用的財務數據為2018年至2020年。也就是說,龍老板自成為掌舵人后,一點時間都沒浪費,三年打造一個上市公司。
龍老板何方神圣呢?
讓財務出身的小編有點激動的是,龍老板出身財務經理。2005年至2017年,龍老板分別擔任海爾集團海外推進本部美國公司財務經理、華為巴西公司財務總監、軟控股份的財務總監。
看完這簡歷,小編激動的熱情熄滅了,龍老板入主前就在軟控股份任職副總裁,這更像是軟控股份子公司的MBO啊!這種事,資本市場不算少見,至于收購之時有沒有其他關于誰是實控人的抽屜協議咱就不得而知了。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在財務人這條路上摸爬滾打了12年之后,龍老板搖身變為了科捷智能的實控人。
不過,龍老板這買下股權的資金還是借的。2017年12月,龍老板先從雁山投資那借了2,778.5萬元用于受讓股權,直到今年4月才還上。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接著,咱們來看看,龍老板接手科捷智能的這三年,公司業務是如何成長的。
二、實質意義的關聯交易占營收總額的77.8%
1、主營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2020年營收翻倍
科捷智能作為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主要分為智慧物流系統、智能制造系統兩大塊。
其中,智慧物流系統主要服務于快遞包裹、大件物流、電商零售及流通等場景的智能化輸送分揀需求,主要客戶包括順豐等快遞物流集團,以及韓國Coupang、京東等電商平臺。
智能制造系統主要包括智能倉儲系統、智能工廠系統,為客戶實現生產及倉儲作業的可視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客戶包括海爾日日順、賽輪輪胎等企業。
智慧物流系統和智能制造系統各年合計營收貢獻基本都超過95%。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2020年,公司業績明顯提升,實現營收8.8億,幾乎是2019年的兩倍;公司實現扣非凈利潤0.55億,同比增長323.08%。
由于業務具有季節性特征,營收集中在下半年確認。2021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是虧損的,但不是很有代表性。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2、深度綁定順豐,貢獻近一半營收
科捷智能的下游客戶行業集中度較高,主要來源于快遞物流和電商新零售行業。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大客戶就是順豐。
2015年,科捷智能成立之初,就開始和順豐合作。自2018年至今,順豐始終是科捷智能的第一大客戶。
2020年,公司營收飆升至8.8億,順豐對科捷智能的營收貢獻飆升至近4億。也就是說,當年公司近乎一半的營收,要靠順豐這條大腿。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為了加深彼此合作、深度綁定大客戶,順豐也成為了科捷智能的大股東。
2020年4月,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順豐投資”)耗資1億元取得了科捷智能21.74%股權,而就在當年,科捷智能實現業績爆發,營收加倍、利潤翻番。
截至目前,順豐投資持有科捷智能14.85%股權,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可以說,有順豐這個大客戶,科捷股份不一定能上市,但是如果沒有順豐,公司是萬萬上不了市滴。
3、營收總額的近八成屬于關聯交易
除了抱緊順豐大腿,科捷智能與另外兩家客戶的關系也不簡單。
2020年,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輪輪胎”)成為科捷智能新增的第二大客戶,當年為科捷智能帶來營收2.05億,占總營收的23.24%,僅次于順豐。
有趣的是,賽輪輪胎的實控人袁仲雪,同時是科捷智能的老東家軟控股份的實控人。目前,軟控股份仍間接持有科捷智能4.79%股權。
雖然,科捷智能百般解釋,由于袁仲雪持有科捷智能的股權低于5%,賽輪輪胎并不直接構成科捷智能的關聯方。但是,老鐵們你們覺得呢?這個區別無非就是,法規定義的關聯方和實質意義上的關聯方。
另外,2020年,科捷智能新增的第四大股東青島日日順創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日日順創智”)來頭也不簡單喔。
2019年7月,日日順創智也投資入股了科捷智能,而日日順創智正是$海爾智家(600690.SH)$的四級全資子公司。
截至目前,日日順創智持有公司8.51%股權,是科捷智能的第四大股東。同時,其關聯方海爾日日順也是公司的第四大客戶。2020年,海爾日日順貢獻營收8,300萬,占總營收的9.44%。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這么看來,2020年,科捷智能的前五大客戶中,順豐和海爾日日順既是大客戶也是股東,賽輪輪胎也和公司關系緊密。
實質意義來看,2020年,科捷智能的8.8億營收中,關聯方交易高達77.8%。
4、在手訂單較為充足,同樣一半來自順豐
在獲取客戶方面,公司主要依靠招標、商業談判取得訂單。截至2021年9月30日,科捷智能的在手訂單達到近22億。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其中,順豐帶來的在手訂單達11.45億,占公司訂單總額的一半。另外,公司已從京東獲得訂單5.23億。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按照支付條款,在合同簽訂后,科捷智能將收取30%左右的預收款。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確認合同負債5.34億,與激增的訂單數據較為吻合。
三、行業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低于同行
1、行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龍頭
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其眾多原創技術和應用理念起源于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地區。在國內,該行業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龍頭公司。
2020年,科捷智能的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實現營收8.8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62%。同行業公司,比如中科微至、欣巴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2.04億、10.36億,并取得市場份額2.21%、1.9%,行業整體較為分散。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2026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深度調研分析報告》)
2、盈利能力低于同行
而同行業公司中,下游應用領域也不盡相同。比如,中科微至、欣巴科技下游以快遞、電商行業為主,東杰智能以汽車行業為主,今天國際下游則以煙草、動力鋰電池行業為主等。
于是,風云君選取了下游行業同為快遞電商為主的中科微至和欣巴科技,與本公司進行對比。
與科捷智能相同,中科微至、欣巴科技的客戶集中度也較高。不過,中科微至的第一大客戶是中通,欣巴科技則是韻達。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注:數據為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
雖然,科捷智能在手訂單較為充足,不過公司的盈利能力目前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2018年至今,科捷智能的毛利率始終低于中科微至,與欣巴科技相近。2020年,公司毛利率為23.76%,相比行業平均低了6個點,比中科微至更是低了近15個點。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四、應收賬款頻頻逾期是個危險的信號
1、智慧變智能,研發投入太一般
既然科捷智能沖擊的是科創板,那么來看看科捷智能的研發能力如何。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目前,科捷智能擁有13項發明專利,9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7項軟件著作權,與同行業相比,從數量上來看,還算是旗鼓相當。
從研發投入來看,科捷智能與欣巴科技相當,但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均低于中科微至。2020年,公司的研發投入為0.35億,研發費用率為3.95%。研發投入并不出眾。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而在上市委審核過程中,上市委還要求科捷智能結合業務實質,說明關于“智慧物流”的披露是否準確。
科捷智能也很識趣,在2021年12月16日的回復中稱,已將“智慧物流”相關的表述修改為“智能物流”。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2、近1億應收賬款逾期
雖然,科捷智能成長迅速,但是營收規模擴張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
科捷智能在獲取新增客戶的同時,陸續出現了應收賬款逾期的情況。
2019年,公司逾期的應收賬款達1.25億,占應收賬款總額的56.3%。也就是說,公司的應收賬款中有一半,客戶都未按照合同約定付款。其中,逾期應收賬款包括未收回的驗收款及質保金。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雖然,隨著公司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加強,2020年,逾期應收賬款占比下降至33.92%,但是從絕對值來看,公司仍有近1億規模的逾期應收賬款。
截至2021年上半年,逾期的9,800萬應收賬款中,公司收到了1,600萬回款,回款進度緩慢。
這樣的應收賬款管理,出現在一家財務出身的實控人掌舵的公司,不應該啊。
風云君擔心的是,科捷智能目前還處于未完成上市的階段,這些逾期的賬款還能收回,將來掛牌成功后,就不好說了。
而如果按照實控人龍進軍入主科捷智能的時間來計算,則更短,只有三年。
龍老板是如何飛速打造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呢?以及公司的質地究竟如何呢?一起來看。
一、MBO,財務總監收購自家子公司
2015年3月,科捷智能成立。成立之初,科捷智能作為$軟控股份(002073.SZ)$的孫公司,軟控股份持有其70%股權。
2017年12月,軟控股份將科捷智能61%股權作價4,575萬元,分別轉讓給龍進軍38%、劉真國13%、鄒振華10%,龍老板成為科捷智能的實控人。
科捷智能申報科創板IPO時使用的財務數據為2018年至2020年。也就是說,龍老板自成為掌舵人后,一點時間都沒浪費,三年打造一個上市公司。
龍老板何方神圣呢?
讓財務出身的小編有點激動的是,龍老板出身財務經理。2005年至2017年,龍老板分別擔任海爾集團海外推進本部美國公司財務經理、華為巴西公司財務總監、軟控股份的財務總監。
看完這簡歷,小編激動的熱情熄滅了,龍老板入主前就在軟控股份任職副總裁,這更像是軟控股份子公司的MBO啊!這種事,資本市場不算少見,至于收購之時有沒有其他關于誰是實控人的抽屜協議咱就不得而知了。
在財務人這條路上摸爬滾打了12年之后,龍老板搖身變為了科捷智能的實控人。
不過,龍老板這買下股權的資金還是借的。2017年12月,龍老板先從雁山投資那借了2,778.5萬元用于受讓股權,直到今年4月才還上。
接著,咱們來看看,龍老板接手科捷智能的這三年,公司業務是如何成長的。
二、實質意義的關聯交易占營收總額的77.8%
1、主營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2020年營收翻倍
科捷智能作為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主要分為智慧物流系統、智能制造系統兩大塊。
其中,智慧物流系統主要服務于快遞包裹、大件物流、電商零售及流通等場景的智能化輸送分揀需求,主要客戶包括順豐等快遞物流集團,以及韓國Coupang、京東等電商平臺。
智能制造系統主要包括智能倉儲系統、智能工廠系統,為客戶實現生產及倉儲作業的可視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客戶包括海爾日日順、賽輪輪胎等企業。
智慧物流系統和智能制造系統各年合計營收貢獻基本都超過95%。
2020年,公司業績明顯提升,實現營收8.8億,幾乎是2019年的兩倍;公司實現扣非凈利潤0.55億,同比增長323.08%。
由于業務具有季節性特征,營收集中在下半年確認。2021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是虧損的,但不是很有代表性。
2、深度綁定順豐,貢獻近一半營收
科捷智能的下游客戶行業集中度較高,主要來源于快遞物流和電商新零售行業。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大客戶就是順豐。
2015年,科捷智能成立之初,就開始和順豐合作。自2018年至今,順豐始終是科捷智能的第一大客戶。
2020年,公司營收飆升至8.8億,順豐對科捷智能的營收貢獻飆升至近4億。也就是說,當年公司近乎一半的營收,要靠順豐這條大腿。
為了加深彼此合作、深度綁定大客戶,順豐也成為了科捷智能的大股東。
2020年4月,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順豐投資”)耗資1億元取得了科捷智能21.74%股權,而就在當年,科捷智能實現業績爆發,營收加倍、利潤翻番。
截至目前,順豐投資持有科捷智能14.85%股權,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可以說,有順豐這個大客戶,科捷股份不一定能上市,但是如果沒有順豐,公司是萬萬上不了市滴。
3、營收總額的近八成屬于關聯交易
除了抱緊順豐大腿,科捷智能與另外兩家客戶的關系也不簡單。
2020年,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輪輪胎”)成為科捷智能新增的第二大客戶,當年為科捷智能帶來營收2.05億,占總營收的23.24%,僅次于順豐。
有趣的是,賽輪輪胎的實控人袁仲雪,同時是科捷智能的老東家軟控股份的實控人。目前,軟控股份仍間接持有科捷智能4.79%股權。
雖然,科捷智能百般解釋,由于袁仲雪持有科捷智能的股權低于5%,賽輪輪胎并不直接構成科捷智能的關聯方。但是,老鐵們你們覺得呢?這個區別無非就是,法規定義的關聯方和實質意義上的關聯方。
另外,2020年,科捷智能新增的第四大股東青島日日順創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日日順創智”)來頭也不簡單喔。
2019年7月,日日順創智也投資入股了科捷智能,而日日順創智正是$海爾智家(600690.SH)$的四級全資子公司。
截至目前,日日順創智持有公司8.51%股權,是科捷智能的第四大股東。同時,其關聯方海爾日日順也是公司的第四大客戶。2020年,海爾日日順貢獻營收8,300萬,占總營收的9.44%。
這么看來,2020年,科捷智能的前五大客戶中,順豐和海爾日日順既是大客戶也是股東,賽輪輪胎也和公司關系緊密。
實質意義來看,2020年,科捷智能的8.8億營收中,關聯方交易高達77.8%。
4、在手訂單較為充足,同樣一半來自順豐
在獲取客戶方面,公司主要依靠招標、商業談判取得訂單。截至2021年9月30日,科捷智能的在手訂單達到近22億。
其中,順豐帶來的在手訂單達11.45億,占公司訂單總額的一半。另外,公司已從京東獲得訂單5.23億。
按照支付條款,在合同簽訂后,科捷智能將收取30%左右的預收款。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確認合同負債5.34億,與激增的訂單數據較為吻合。
三、行業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低于同行
1、行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龍頭
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其眾多原創技術和應用理念起源于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地區。在國內,該行業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龍頭公司。
2020年,科捷智能的智能物流及制造系統實現營收8.8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62%。同行業公司,比如中科微至、欣巴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2.04億、10.36億,并取得市場份額2.21%、1.9%,行業整體較為分散。
2、盈利能力低于同行
而同行業公司中,下游應用領域也不盡相同。比如,中科微至、欣巴科技下游以快遞、電商行業為主,東杰智能以汽車行業為主,今天國際下游則以煙草、動力鋰電池行業為主等。
于是,風云君選取了下游行業同為快遞電商為主的中科微至和欣巴科技,與本公司進行對比。
與科捷智能相同,中科微至、欣巴科技的客戶集中度也較高。不過,中科微至的第一大客戶是中通,欣巴科技則是韻達。
雖然,科捷智能在手訂單較為充足,不過公司的盈利能力目前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2018年至今,科捷智能的毛利率始終低于中科微至,與欣巴科技相近。2020年,公司毛利率為23.76%,相比行業平均低了6個點,比中科微至更是低了近15個點。
四、應收賬款頻頻逾期是個危險的信號
1、智慧變智能,研發投入太一般
既然科捷智能沖擊的是科創板,那么來看看科捷智能的研發能力如何。
目前,科捷智能擁有13項發明專利,9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7項軟件著作權,與同行業相比,從數量上來看,還算是旗鼓相當。
從研發投入來看,科捷智能與欣巴科技相當,但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均低于中科微至。2020年,公司的研發投入為0.35億,研發費用率為3.95%。研發投入并不出眾。
而在上市委審核過程中,上市委還要求科捷智能結合業務實質,說明關于“智慧物流”的披露是否準確。
科捷智能也很識趣,在2021年12月16日的回復中稱,已將“智慧物流”相關的表述修改為“智能物流”。
2、近1億應收賬款逾期
雖然,科捷智能成長迅速,但是營收規模擴張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
科捷智能在獲取新增客戶的同時,陸續出現了應收賬款逾期的情況。
2019年,公司逾期的應收賬款達1.25億,占應收賬款總額的56.3%。也就是說,公司的應收賬款中有一半,客戶都未按照合同約定付款。其中,逾期應收賬款包括未收回的驗收款及質保金。
雖然,隨著公司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加強,2020年,逾期應收賬款占比下降至33.92%,但是從絕對值來看,公司仍有近1億規模的逾期應收賬款。
截至2021年上半年,逾期的9,800萬應收賬款中,公司收到了1,600萬回款,回款進度緩慢。
這樣的應收賬款管理,出現在一家財務出身的實控人掌舵的公司,不應該啊。
風云君擔心的是,科捷智能目前還處于未完成上市的階段,這些逾期的賬款還能收回,將來掛牌成功后,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