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成本、費用增長 虧損加劇 下沉進度緩慢
來源:氫財經
?
2021-12-21 12:33:49
隨著近年來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崛起及攜程本身屢遭投訴來看,攜程想要恢復疫情前狀態恐怕沒那么容易。
年末將至,攜程攜三季報姍姍來遲。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攜程實現營業收入53.44億元,同比下滑2%;實現凈虧損8.58億元,較去年同期15.81億元的凈利潤來看,三季度攜程虧損有所擴大,不僅如此,三季度攜程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與上季度相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環比下降。
雖然,三季度攜程收入及利潤的下滑,一方面系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同期攜程成本及各項費用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其利潤空間,從而加劇其虧損程度。
即便境外市場逆勢上漲,但因其體量較小,仍不足以成為支撐攜程業績的業務,因此國內市場仍為攜程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崛起及攜程本身屢遭投訴來看,攜程想要恢復疫情前狀態恐怕沒那么容易。
【業績下滑】
因疫情關系,第三季度攜程各項業務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攜程住宿預訂收入22億元,同比下降11%;交通票務收入18億元,同比下降5%;且與二季度相比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環比下降11%、12%。
與之相反的是,其另外兩大業務板塊業務呈增長趨勢,第三季度攜程旅游度假業務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20%;商旅管理業務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0%,與二季度相比分別環比增長7%及環比下降13%。
但由于旅游度假業務及商旅管理業務體量較小,在攜程總收入中的占比也相對較小,所以仍難以扭轉攜程業績的下滑,第三季度攜程實現總營業收入53.46億元,同比下滑2%;實現凈利潤-8.5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持續擴大。即便與二季度相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攜程坦言道三季度環比下滑主要是因為8月和9月我國局部地區出現了幾次新冠疫情的反復,抑制了境內游需求。
而其業績的虧損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還受成本影響,第三季度攜程營業成本12億元,同比增長19%;研發費用23.05億元,同比增長14.79%;營銷費用12.7億元,同比增長12.39%;一般及行政費用7.92億元,同比增長56.83%;營業費用43.67億元,同比增長19.87%。全線增長的成本及費用也在擠壓著攜程的利潤空間。
與國內市場不同的是,攜程境外市場有些許復蘇,據了解,攜程旗下國際品牌Trip.com歐洲機票預訂量環比增長170%,并且其與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較年初也大幅增長,彼時市場的復蘇基于多國放開旅行限制的原因。但目前,由于疫情的影響,多國選擇減少加大疫情防護,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對攜程境外業務造成影響,并且其境外業務在疫情的影響下,短時間內難以成為支撐攜程整體業務規模的第二增長線。
【對手環伺投訴量激增】
萬擎咨詢CEO、資深電商觀察者魯振旺此前就攜程業績困局向氫財經表示“過去攜程相對處于壟斷地位,而現在的話反而是有了競爭對手,譬如,美團、飛豬等平臺,這就導致了攜程在價格、份額方面都受到了影響。”
如魯振旺所言,2021年第三季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業務實現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33.1%;經營凈利38億元,同比增長35.8%;經營利潤率43.9%,同比增加了0.9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疫情并未使美團在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受到較大影響。
而與攜程同行業的同程旅行第三季度也實現了業務的增長,第三季度同程旅行實現營業收入19.39億元,同比微增1.3%;凈利潤方面,第三季度同程旅行實現了盈利,凈利潤為3.52億元。
美團、同程旅行實現盈利的主要因其看重下沉市場,據侃見財經報道,攜程酒店主要以中高端為主,相比較之下美團的優勢則在低端酒店。同程旅行也不例外,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年度,同程旅行付費用戶1.96億人,同比增長29.6%,其中非一線城市注冊用戶約占86.8%。這也說明,在下沉市場,美團、同程旅行等對手都較攜程快一步。
盡管攜程國內、國際市場雙線布局,但也并不意味著攜程不看重下沉市場。2015年,攜程并購了去哪兒,主攻中低端市場,但成效仍難以言好,據平安證券8月發布的研報顯示,攜程中高消費水平用戶占比仍高達82.2%。而這或許也是攜程業績受較大影響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攜程在服務質量及多個方面屢遭投訴,氫財經在黑貓投訴官網搜索關鍵詞“攜程”發現關于攜程的投訴達2500余條,其中不乏“霸王條款”“不退全款”等字眼,這也說明在下沉市場進度緩慢的過程中,攜程服務質量也有待提高。
年末將至,攜程攜三季報姍姍來遲。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攜程實現營業收入53.44億元,同比下滑2%;實現凈虧損8.58億元,較去年同期15.81億元的凈利潤來看,三季度攜程虧損有所擴大,不僅如此,三季度攜程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與上季度相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環比下降。
雖然,三季度攜程收入及利潤的下滑,一方面系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同期攜程成本及各項費用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其利潤空間,從而加劇其虧損程度。
即便境外市場逆勢上漲,但因其體量較小,仍不足以成為支撐攜程業績的業務,因此國內市場仍為攜程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崛起及攜程本身屢遭投訴來看,攜程想要恢復疫情前狀態恐怕沒那么容易。
【業績下滑】
因疫情關系,第三季度攜程各項業務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攜程住宿預訂收入22億元,同比下降11%;交通票務收入18億元,同比下降5%;且與二季度相比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環比下降11%、12%。
與之相反的是,其另外兩大業務板塊業務呈增長趨勢,第三季度攜程旅游度假業務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20%;商旅管理業務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0%,與二季度相比分別環比增長7%及環比下降13%。
但由于旅游度假業務及商旅管理業務體量較小,在攜程總收入中的占比也相對較小,所以仍難以扭轉攜程業績的下滑,第三季度攜程實現總營業收入53.46億元,同比下滑2%;實現凈利潤-8.5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持續擴大。即便與二季度相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攜程坦言道三季度環比下滑主要是因為8月和9月我國局部地區出現了幾次新冠疫情的反復,抑制了境內游需求。
而其業績的虧損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還受成本影響,第三季度攜程營業成本12億元,同比增長19%;研發費用23.05億元,同比增長14.79%;營銷費用12.7億元,同比增長12.39%;一般及行政費用7.92億元,同比增長56.83%;營業費用43.67億元,同比增長19.87%。全線增長的成本及費用也在擠壓著攜程的利潤空間。
與國內市場不同的是,攜程境外市場有些許復蘇,據了解,攜程旗下國際品牌Trip.com歐洲機票預訂量環比增長170%,并且其與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較年初也大幅增長,彼時市場的復蘇基于多國放開旅行限制的原因。但目前,由于疫情的影響,多國選擇減少加大疫情防護,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對攜程境外業務造成影響,并且其境外業務在疫情的影響下,短時間內難以成為支撐攜程整體業務規模的第二增長線。
【對手環伺投訴量激增】
萬擎咨詢CEO、資深電商觀察者魯振旺此前就攜程業績困局向氫財經表示“過去攜程相對處于壟斷地位,而現在的話反而是有了競爭對手,譬如,美團、飛豬等平臺,這就導致了攜程在價格、份額方面都受到了影響。”
如魯振旺所言,2021年第三季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業務實現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33.1%;經營凈利38億元,同比增長35.8%;經營利潤率43.9%,同比增加了0.9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疫情并未使美團在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受到較大影響。
而與攜程同行業的同程旅行第三季度也實現了業務的增長,第三季度同程旅行實現營業收入19.39億元,同比微增1.3%;凈利潤方面,第三季度同程旅行實現了盈利,凈利潤為3.52億元。
美團、同程旅行實現盈利的主要因其看重下沉市場,據侃見財經報道,攜程酒店主要以中高端為主,相比較之下美團的優勢則在低端酒店。同程旅行也不例外,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年度,同程旅行付費用戶1.96億人,同比增長29.6%,其中非一線城市注冊用戶約占86.8%。這也說明,在下沉市場,美團、同程旅行等對手都較攜程快一步。
盡管攜程國內、國際市場雙線布局,但也并不意味著攜程不看重下沉市場。2015年,攜程并購了去哪兒,主攻中低端市場,但成效仍難以言好,據平安證券8月發布的研報顯示,攜程中高消費水平用戶占比仍高達82.2%。而這或許也是攜程業績受較大影響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攜程在服務質量及多個方面屢遭投訴,氫財經在黑貓投訴官網搜索關鍵詞“攜程”發現關于攜程的投訴達2500余條,其中不乏“霸王條款”“不退全款”等字眼,這也說明在下沉市場進度緩慢的過程中,攜程服務質量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