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胎圈鋼絲大王”債務沉重,17億逆勢并購被質疑
來源:小債看市
?
2021-12-01 19:37:36
近年來,由于鋼簾線和胎圈鋼絲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水平較低,但大業股份債務規模持續攀升,17億逆勢并購將加重其債務負擔。
01評級展望負面
近日,東方金誠公告稱,維持大業股份(603278.SH)主體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維持“大業轉債”信用等級為AA,并移出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信用等級通知書
東方金誠認為,大業股份債務規模擴大較快、資產受限比例仍較高,另外其對勝通鋼簾線資產重組交易剩余并購貸款和新廠房建設款等將增加債務負擔。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大業股份僅存續一只“大業轉債”,債券余額5億元,到期日為2024年5月9日。
“大業轉債”詳細資料
近年來,由于鋼簾線和胎圈鋼絲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水平較低,但大業股份債務規模持續攀升,17億逆勢并購惹來諸多爭議。
02債務沉重
據官網介紹,大業股份成立于2003年,主營業務為胎圈鋼絲、鋼簾線以及膠管鋼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大業股份登陸上交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胎圈鋼絲生產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近三成。
大業股份官網
從股權結構看,大業股份的控股股東為自然人竇勇,持股比例為38.41%,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竇寶森、竇勇父子,合計持有公司59.76%的股份。
股權結構圖
今年以來,受益于產品量價齊升,大業股份營業收入和毛利潤同比增長較快,毛利率提高。
前三季度,大業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1.37億元,同比增長50.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93.8%。
歸母凈利潤
雖然業績看似亮眼,但是大業股份的經營獲現能力卻持續惡化。
2020年以來,由于應收賬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大業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持續凈流出,2020年和今年前三季度該指標分別為-1.85億和-1.26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總資產為65.99億元,總負債47.17億元,凈資產18.82億元,資產負債率71.4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業股份的財務杠桿水平逐年攀升,尤其是去年收購勝通集團鋼簾線板塊后,其資產負債率大幅攀升。
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大業股份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債務的72%,債務結構待優化。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流動負債有34.12億元,主要為應付票據,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8.0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購原材料增多,大業股份的應付票據高達20.93億元,占流動負債的六成,存在一定兌付壓力。
相較于短債壓力,大業股份流動性緊張,其賬上貨幣資金雖有12.59億元,但受限資金近10億元,可動用資金不足以覆蓋短債,存在一定短期償債風險。
除此之外,大業股份還有13.05億元非流動負債,主要為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9.17億元。
整體來看,大業股份剛性債務有38.16億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債務比為81%。
近年來,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大業股份的有息負債持續攀升,尤其是補充流動資金的短期借款增長較快。
隨著剩余8億元對價款的分期支付,大業股份融資需求增加,其債務負擔將隨之增加。
有息負債高企,大業股份財務費用支出較多,再加上高額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其每年期間費用支出超億元,對利潤形成嚴重侵蝕。
在償債資金方面,大業股份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作為上市公司其融資渠道較為多元,除了發債和借款,還通過股權以及股權質押融資。
截至最新報告期,竇寶森、竇勇父子分別質押大業股份5587.14萬股和5349.68萬股,分別占其所持股份的90.26%和48.03%,可以看出股權質押比例較高。
股權質押情況
從資產質量看,大業股份應收賬款規模較大,且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同業對比企業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應收賬款有12.04億元,占凈資產的60%,不僅對資金形成占用還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另外,大業股份受限資產比例較高,對資產流動性形成較大影響。截至今年6月末,其受限資產有17.21億元,主要為受限貨幣資金和應收票據。
總得來看,大業股份雖業績大漲,但經營獲現能力持續惡化;有息負債高企,短期償債風險較大;受限資產比例較高,對資產流動性形成較大影響。
03逆勢并購
山東省是輪胎大省,素來有“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之說。
2003年,大業股份的前身諸城市大業金屬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11年更名為現名。
在發展的十余年間,大業股份憑借突出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水平,確立了在橡膠骨架材料行業中的市場地位,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胎圈鋼絲生產企業。
2017年,大業股份登陸A股市場,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
大業股份上市圖片
上市后,大業股份通過產能提升、智能化改造、優化產品結構、協同發展等措施,規模優勢和競爭實力大幅提升。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主營業務惡化及“擔保圈”影響,同為鋼線簾企業的勝通集團爆發債務危機,2019年3月申請破產重整,隨后法院裁定其等十一家公司合并重整。(后臺回復“勝通集團”查看原文)
2020年末,大業股份豪擲17億收購勝通集團合并破產重整中的鋼簾線板塊,引發外界諸多質疑,詬病其“逆勢擴產能”、“風險重重”等。
截至今年10月,大業股份并購已支付9億元,剩余8億投資價款所產生的銀團貸款,加之新廠房建設資金需求將繼續增加其債務負擔。
目前,大業股份完成對勝通鋼簾線的重大資產重組,鋼簾線和胎圈鋼絲產能實現增長,但勝通鋼簾線及配套公司未來盈利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且在管理與經營方面大業面臨一定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大業股份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竇寶森,因在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被上交所予以通報批評。
01評級展望負面
近日,東方金誠公告稱,維持大業股份(603278.SH)主體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維持“大業轉債”信用等級為AA,并移出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信用等級通知書
東方金誠認為,大業股份債務規模擴大較快、資產受限比例仍較高,另外其對勝通鋼簾線資產重組交易剩余并購貸款和新廠房建設款等將增加債務負擔。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大業股份僅存續一只“大業轉債”,債券余額5億元,到期日為2024年5月9日。
“大業轉債”詳細資料
近年來,由于鋼簾線和胎圈鋼絲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水平較低,但大業股份債務規模持續攀升,17億逆勢并購惹來諸多爭議。
02債務沉重
據官網介紹,大業股份成立于2003年,主營業務為胎圈鋼絲、鋼簾線以及膠管鋼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大業股份登陸上交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胎圈鋼絲生產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近三成。
大業股份官網
從股權結構看,大業股份的控股股東為自然人竇勇,持股比例為38.41%,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竇寶森、竇勇父子,合計持有公司59.76%的股份。
股權結構圖
今年以來,受益于產品量價齊升,大業股份營業收入和毛利潤同比增長較快,毛利率提高。
前三季度,大業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1.37億元,同比增長50.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93.8%。
歸母凈利潤
雖然業績看似亮眼,但是大業股份的經營獲現能力卻持續惡化。
2020年以來,由于應收賬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大業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持續凈流出,2020年和今年前三季度該指標分別為-1.85億和-1.26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總資產為65.99億元,總負債47.17億元,凈資產18.82億元,資產負債率71.4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業股份的財務杠桿水平逐年攀升,尤其是去年收購勝通集團鋼簾線板塊后,其資產負債率大幅攀升。
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大業股份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債務的72%,債務結構待優化。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流動負債有34.12億元,主要為應付票據,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8.0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購原材料增多,大業股份的應付票據高達20.93億元,占流動負債的六成,存在一定兌付壓力。
相較于短債壓力,大業股份流動性緊張,其賬上貨幣資金雖有12.59億元,但受限資金近10億元,可動用資金不足以覆蓋短債,存在一定短期償債風險。
除此之外,大業股份還有13.05億元非流動負債,主要為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9.17億元。
整體來看,大業股份剛性債務有38.16億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債務比為81%。
近年來,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大業股份的有息負債持續攀升,尤其是補充流動資金的短期借款增長較快。
隨著剩余8億元對價款的分期支付,大業股份融資需求增加,其債務負擔將隨之增加。
有息負債高企,大業股份財務費用支出較多,再加上高額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其每年期間費用支出超億元,對利潤形成嚴重侵蝕。
在償債資金方面,大業股份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作為上市公司其融資渠道較為多元,除了發債和借款,還通過股權以及股權質押融資。
截至最新報告期,竇寶森、竇勇父子分別質押大業股份5587.14萬股和5349.68萬股,分別占其所持股份的90.26%和48.03%,可以看出股權質押比例較高。
股權質押情況
從資產質量看,大業股份應收賬款規模較大,且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同業對比企業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三季末,大業股份應收賬款有12.04億元,占凈資產的60%,不僅對資金形成占用還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另外,大業股份受限資產比例較高,對資產流動性形成較大影響。截至今年6月末,其受限資產有17.21億元,主要為受限貨幣資金和應收票據。
總得來看,大業股份雖業績大漲,但經營獲現能力持續惡化;有息負債高企,短期償債風險較大;受限資產比例較高,對資產流動性形成較大影響。
03逆勢并購
山東省是輪胎大省,素來有“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之說。
2003年,大業股份的前身諸城市大業金屬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11年更名為現名。
在發展的十余年間,大業股份憑借突出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水平,確立了在橡膠骨架材料行業中的市場地位,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胎圈鋼絲生產企業。
2017年,大業股份登陸A股市場,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
大業股份上市圖片
上市后,大業股份通過產能提升、智能化改造、優化產品結構、協同發展等措施,規模優勢和競爭實力大幅提升。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主營業務惡化及“擔保圈”影響,同為鋼線簾企業的勝通集團爆發債務危機,2019年3月申請破產重整,隨后法院裁定其等十一家公司合并重整。(后臺回復“勝通集團”查看原文)
2020年末,大業股份豪擲17億收購勝通集團合并破產重整中的鋼簾線板塊,引發外界諸多質疑,詬病其“逆勢擴產能”、“風險重重”等。
截至今年10月,大業股份并購已支付9億元,剩余8億投資價款所產生的銀團貸款,加之新廠房建設資金需求將繼續增加其債務負擔。
目前,大業股份完成對勝通鋼簾線的重大資產重組,鋼簾線和胎圈鋼絲產能實現增長,但勝通鋼簾線及配套公司未來盈利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且在管理與經營方面大業面臨一定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大業股份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竇寶森,因在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被上交所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