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招股書失效!估值超600億的“辣條一哥”還香嗎?
來源:閨蜜財經
?
2021-11-14 10:34:59
11月12日,“辣條一哥”衛龍在港交所官網披露的招股書已顯示為“失效”,讓人深感意外。
今年5月,衛龍赴港IPO,曾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網友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小小的辣條可以很賺錢,比如年入超40億,凈利潤近20%!
首次沖擊IPO,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港交所聆訊,衛龍還能成為“辣條第一股”嗎?
01
說起辣條,蜜姐一直很納悶為何在河南漯河出了行業的龍頭大哥,而不是在愛吃辣的湖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等地。
后來了解了衛龍的發家史才發現,原來其創始人劉衛平是一位湖南人。
衛龍的資本故事有傳奇的打拼色彩,也有走向世界做123年企業的野心。
20年前,劉衛平獨自一人到河南漯河闖蕩。與大多數人只身到異鄉打拼不同,劉衛平一開始就沒想過打工,而是到處市場考察。
據說當時他僅用了兩天,就發現了商機,告訴在老家的弟弟劉福平,讓他從老家帶人一起到了河南漯河開始創業。
不過,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并不容易,早年劉衛平也經歷過虧損和各方質疑,甚至父母一度勸阻,還是踏踏實實去上班吧。
2003年,創業兩年的劉衛平注冊了衛龍商標。
盡管也是從小作坊做起,野心勃勃的劉衛平并不滿足于致富,而是做大做強。
2004年,劉衛平成立了平平食品并進駐了漯河工業園,此后他繼續投建新工廠,搞規范化管理。
而辣條市場曾經被媒體曝光黑心小作坊,行業掀起了一股優勝劣汰之風,走規范化工廠路線的衛龍脫穎而出。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0年,衛龍在國內辣味休閑食品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約為5.7%,排名第一。
有意思的是,衛龍的野心還不局限于中國,而是“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而對比馬老師阿里要做102年的公司,衛龍則是要做123年。
02
實際上,從衛龍的資本故事當中,相信蜜友就已經感受到這家企業的營銷能力了。
行業前景到底如何?
安信證券的研報顯示,2020年,我國的休閑食品市場規模為7749億元,其中,辣味食品占比約為20.3%,行業增速達到10%。預計,2025年我國的休閑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而細分領域的辣條食品后續增速預估約為10.4%。
2018—2020年,辣味休閑食品的增速均高于休閑食品行業平均增速。
應該說行業的市場規模和增速都相當不錯。
處于龍頭地位的衛龍,增速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招股書披露,2018-2020年,衛龍的營收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及41.20億元,最近兩年的增速均保持在23%及以上一點。
賺錢能力也頗為突出。
2018-2020年,衛龍三年的凈利潤約為19.53億元!尤其是2020年,其毛利率為38%,凈利率高達19.9%。
對比同行,其賺錢能力更加明顯。
2020年,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的凈利率均不及衛龍,其中,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的凈利率均不到5%。相比之下,衛龍近20%的凈利率,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來源|開源證券研報(特此感謝!)
有“錢途”的衛龍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今年5月,遞交招股書前4天,衛龍才進行了首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騰訊投資等。
彼時,衛龍的估值高達600億,此后有業內人士認為衛龍的估值應在700億左右,這個估值超過了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三者的市值總和。
03
所以,當衛龍的招股書失效而不是在半年內通過港交所聆訊,實在讓人意外。
當然,衛龍本身也面臨不少挑戰。
比如,衛龍突出的問題之一,過度依賴辣條(調味面制品)這一單一產品。2018—2020年,其總收益的約7成均來自于辣條的收益。
客觀來說,單一產品突出,也是衛龍得以在眾多休閑食品公司中得以凸顯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其能給資本的現象空間受限,畢竟單一細分領域的上限較低。
這也是為何三只松鼠、洽洽食品和良品鋪子雖然凈利率方面不及衛龍,但最近三年的營收都超過衛龍的一大原因。
而衛龍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再拓展其蔬菜制品和豆制品。
但相比產品單一、渠道依賴等問題,衛龍身處食品行業最大的隱憂,依然是食品安全的問題。
盡管衛龍可以說用一己之力的產品和營銷改變了大眾對辣條就是小作坊產品的看法,也跟隨時代潮流,宣傳“朋克養生”,但辣條始終不是健康食品。這對于越來越追求健康的休閑食品市場來說,又進一步限制了其發展的上限。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2015—2021年,衛龍數次被漯河市質檢局、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處罰或抽檢某些批次產品發現問題。
其中,衛龍也曾回應盡管被抽查某個批次產品不合格,但公司產品合法合規……
但顯然這樣的說法是難以讓消費者信服的。尤其是當消費者看到一排排的各種添加劑名字的時候,是一紙聲明難以抵消的。
這也是衛龍為何會積極多元化的原因之一。辣條讓它出眾,但要走得更遠,不能只在辣條這個細分市場當老大。
至于上市,衛龍大概率近期會進行二次遞表,再次沖擊“辣條第一股”。畢竟投資方還想著盡快上市呢。
今年5月,衛龍赴港IPO,曾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網友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小小的辣條可以很賺錢,比如年入超40億,凈利潤近20%!
首次沖擊IPO,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港交所聆訊,衛龍還能成為“辣條第一股”嗎?
01
說起辣條,蜜姐一直很納悶為何在河南漯河出了行業的龍頭大哥,而不是在愛吃辣的湖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等地。
后來了解了衛龍的發家史才發現,原來其創始人劉衛平是一位湖南人。
衛龍的資本故事有傳奇的打拼色彩,也有走向世界做123年企業的野心。
20年前,劉衛平獨自一人到河南漯河闖蕩。與大多數人只身到異鄉打拼不同,劉衛平一開始就沒想過打工,而是到處市場考察。
據說當時他僅用了兩天,就發現了商機,告訴在老家的弟弟劉福平,讓他從老家帶人一起到了河南漯河開始創業。
不過,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并不容易,早年劉衛平也經歷過虧損和各方質疑,甚至父母一度勸阻,還是踏踏實實去上班吧。
2003年,創業兩年的劉衛平注冊了衛龍商標。
盡管也是從小作坊做起,野心勃勃的劉衛平并不滿足于致富,而是做大做強。
2004年,劉衛平成立了平平食品并進駐了漯河工業園,此后他繼續投建新工廠,搞規范化管理。
而辣條市場曾經被媒體曝光黑心小作坊,行業掀起了一股優勝劣汰之風,走規范化工廠路線的衛龍脫穎而出。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0年,衛龍在國內辣味休閑食品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約為5.7%,排名第一。
有意思的是,衛龍的野心還不局限于中國,而是“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而對比馬老師阿里要做102年的公司,衛龍則是要做123年。
02
實際上,從衛龍的資本故事當中,相信蜜友就已經感受到這家企業的營銷能力了。
行業前景到底如何?
安信證券的研報顯示,2020年,我國的休閑食品市場規模為7749億元,其中,辣味食品占比約為20.3%,行業增速達到10%。預計,2025年我國的休閑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而細分領域的辣條食品后續增速預估約為10.4%。
2018—2020年,辣味休閑食品的增速均高于休閑食品行業平均增速。
應該說行業的市場規模和增速都相當不錯。
處于龍頭地位的衛龍,增速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招股書披露,2018-2020年,衛龍的營收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及41.20億元,最近兩年的增速均保持在23%及以上一點。
賺錢能力也頗為突出。
2018-2020年,衛龍三年的凈利潤約為19.53億元!尤其是2020年,其毛利率為38%,凈利率高達19.9%。
對比同行,其賺錢能力更加明顯。
2020年,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的凈利率均不及衛龍,其中,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的凈利率均不到5%。相比之下,衛龍近20%的凈利率,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來源|開源證券研報(特此感謝!)
有“錢途”的衛龍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今年5月,遞交招股書前4天,衛龍才進行了首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騰訊投資等。
彼時,衛龍的估值高達600億,此后有業內人士認為衛龍的估值應在700億左右,這個估值超過了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三者的市值總和。
03
所以,當衛龍的招股書失效而不是在半年內通過港交所聆訊,實在讓人意外。
當然,衛龍本身也面臨不少挑戰。
比如,衛龍突出的問題之一,過度依賴辣條(調味面制品)這一單一產品。2018—2020年,其總收益的約7成均來自于辣條的收益。
客觀來說,單一產品突出,也是衛龍得以在眾多休閑食品公司中得以凸顯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其能給資本的現象空間受限,畢竟單一細分領域的上限較低。
這也是為何三只松鼠、洽洽食品和良品鋪子雖然凈利率方面不及衛龍,但最近三年的營收都超過衛龍的一大原因。
而衛龍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再拓展其蔬菜制品和豆制品。
但相比產品單一、渠道依賴等問題,衛龍身處食品行業最大的隱憂,依然是食品安全的問題。
盡管衛龍可以說用一己之力的產品和營銷改變了大眾對辣條就是小作坊產品的看法,也跟隨時代潮流,宣傳“朋克養生”,但辣條始終不是健康食品。這對于越來越追求健康的休閑食品市場來說,又進一步限制了其發展的上限。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2015—2021年,衛龍數次被漯河市質檢局、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處罰或抽檢某些批次產品發現問題。
其中,衛龍也曾回應盡管被抽查某個批次產品不合格,但公司產品合法合規……
但顯然這樣的說法是難以讓消費者信服的。尤其是當消費者看到一排排的各種添加劑名字的時候,是一紙聲明難以抵消的。
這也是衛龍為何會積極多元化的原因之一。辣條讓它出眾,但要走得更遠,不能只在辣條這個細分市場當老大。
至于上市,衛龍大概率近期會進行二次遞表,再次沖擊“辣條第一股”。畢竟投資方還想著盡快上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