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大滑 譽衡藥業、海辰藥業“低谷期”冷思

              三季報如火如荼。截至11月1日,choice數據顯示,300多家藥企中,醫療業超40家企業、醫藥制造近80家企業發布了三季報。

                醫改大潮洪流中,哪些企業“激流勇進”,哪些企業“力不從心”?

                01

                盈利能力難題

                “買買買”后遺癥

                LAOCAI

                據不完全統計,已發布季報企業中,共有18家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嘉應制藥、東北制藥、太極集團、哈三聯四企甚至增加突破1000%;另有7家藥企營收突破百億元;但同時也有17家企業前三季凈利下滑。

                其中,就包括譽衡藥業:

                2021前三季,主營收入23.18億元,同比上升4.68%,但季度環比下降6.18%;歸母凈利1.11億元,同比下降83.2%,單季度環比下降104%;扣非凈利4191.15萬元,同比上升164.08%。

                拉長維度,盈利能力也亟待提升。

                2017-2020年,譽衡藥業營收30.42億元、54.81億元、50.54億元、30.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80.20%、-7.80%、39.55%;凈利3.10億元、1.26億元、-26.62億元、4億元,同比分別下滑56.79%、59.35%、2214.30%、+115.03%。

                2017-2019年,一直有增收不增利窘態。最嚴重的2019年,當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26.15億元。商譽減值原因是,此前年度收購的全資子公司上海華拓、南京萬川、普德藥業等經營業績未達預期。

                所幸,2020年凈利打了翻身仗,取得近四年最佳成績,然營收同比大幅縮水。

                2021上半年,劇情再次反轉。總營收15.37億元,增長9.42%;凈利1.15億元,降幅82.87%。再陷增收不增利。

                凈利大滑主因是,去年出售子公司澳諾制藥100%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對凈利的影響為6.83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利中,來自持有的毓承資本、原點正則等非流動金融資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533.8萬元,占凈利潤的48%。

                換言之,2020年的凈利逆襲,并非盈利能力改善,而是出售資產。如刨除6.83億元,譽衡藥業仍然虧損。

                值得重視的是,被出售的澳諾制藥,是2018年譽衡藥業旗下子公司中凈利貢獻最多者,當年凈利1.48億元。

                出售利潤奶牛,是否有些飲鴆止渴,譽衡藥業后續業績又何去從呢?

                另一廂,銷售費用占比卻不低。2018年至2020年,銷售費分別為29.38億元、26.87億元和18.25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53.6%、53.18%和59.76%;2021年上半年也達58.42%。

                公司官網顯示,譽衡藥業2000年成立,是一家以制藥業務為核心,涵蓋科研、生產、營銷等領域的企業,2010年6月掛牌深交所。產品已覆蓋骨骼肌肉領域、糖尿病領域、心腦血管領域、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電解質等多領域。

                如此豐富的產品覆蓋,與其上市以來施行的“買買買”策略有較大關系。

                據不完全統計,譽衡藥業自上市以來進行了14次成功并購,涉及金額近130億元,重要收購案如2012年8月,斥資2.1億元收購哈爾濱蒲公英藥業;2013年3月,總計4.2億元收購澳諾制藥100%股權;2013年11月,6.98億元收購上海華拓;2014年12月,23.9億元收購山西普德藥業等等。

                控股股東譽衡集團也沒閑著,2017年以30億元收購信邦制藥。此筆交易中,16億元資金是譽衡集團向中融信托借貸,4億元為譽衡集團向天風證券質押所持譽衡藥業8100萬股所得。實控人朱吉滿以10億元自有資金,撬動30億元收購案,杠桿之高、手段之激進可見一斑。

                然并購并非簡單的一買了之,如烹小鮮、如履薄冰。極度考驗企業的整合協同、綜合駕馭能力。如標的誤判、自身經營能力不濟、市場環境變化等,金瓜可能瞬間變大雷。往期因此受累受困的企業不在少數。

                聚焦譽衡藥業,盈利下滑、商譽重壓,后遺癥逐漸暴露。

                為解決企業“虛胖”,2017年以來,公司明確將生物藥和慢病作為戰略重點,開始聚焦瘦身。

                2018年2月,譽衡藥業企圖作價55億元打包出售上海華拓、西藏陽光、普德藥業,后因交易對價沒談攏終止;2019年4月終止了上海瑾呈信息收購;2019年11月開始籌劃出售澳諾制藥。

                這是一個并不輕松的過程。未能出手的部分子公司,資產縮水嚴重。2021半年報顯示,23.9億元收購的普德藥業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總資產為16.2億元,縮水32.2%;6.98億元收購的上海華拓總資產4.34億元,縮水37.8%。

                激進并購之痛肉眼可見。

                部分產品表現也不利好,如營收主力心腦血管藥物,上半年營收3.25億元,同比下降25.45%。

                未來業績靠什么支撐呢?

                也有期許。

                2021年8月30日,譽衡藥業參股公司廣州譽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衡生物”)收到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證書》。其委托無錫藥明生物公司研發的抗PD-1全人創新抗體藥賽帕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

                2020年報顯示,譽衡藥業持有譽衡生物49%股權。實控人、董事朱吉滿同時兼任譽衡生物董事長、總經理。不過,譽衡藥業將譽衡生物列為上市公司的聯營公司,會計處理方法為權益法。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聯營企業是指多個股東共同實施控制,一般會用權益法核算,也就是利潤不并表。長期投資的利潤是按比例計入到投資收益,不算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

                是否會是譽衡藥業走出低谷期,一個翻盤備手呢?

                近日,譽衡生物PD-1產品賽帕利單抗(譽妥)悄然上線。查詢多網上藥店平臺顯示,規格為120mg(4ml)/瓶的賽帕利單抗零售價定價3300元,刷新國產PD-1銷售價新低。

                低定價,有利快速起量,但也意味著利潤攤薄。同時,醫保目錄調整把準入線劃到6月30日,賽帕利單抗無緣今年國家醫保談判。

                另外,除了譽衡藥業的賽帕利單抗,國內已有五款國產PD-1單抗上市,外企還有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等。醫保談判后,PD-1進入激烈價格戰。以今年5月康方生物獲批的PD-1,封頂治療費用定價僅3.9萬元。根據半年報,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已出現環比負增;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也面臨營收下滑風險。

                2021上半年,譽衡藥業又向譽衡生物增資4900萬元,目前譽衡藥業持有譽衡生物賬面價值2.07億元。

                能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真金注入,可見譽衡藥業對其抱有不小希望。然從上述激烈競爭看,譽衡生物不乏壓力,后續的適應癥研發也需大筆資金。

                換言之,譽衡藥業的翻身逆襲能否到來、何時到來,還需另論。

                02

                營利雙降銷售費依賴

                逆勢而為?

                LAOCAI

                同樣三季報折戟的,還有海辰藥業:

                前三季度主營收入4.54億元,同比下降17.23%;歸母凈利2823.33萬元,同比下降41.59%;扣非凈利2719.83萬元,同比下降41.75%。

                第三季度,主營收入1.37億元,同比下降20.62%;歸母凈利709.71萬元,同比下降40.13%;單季度扣非凈利669.08萬元,同比下降41.6%;負債率28.49%,投資收益-10.05萬元,財務費用478.41萬元,毛利率81.94%。

                乍看,連串飄綠數據,營利雙降的頹態甚至比譽衡還揪心些。

                拉長維度,2018年至2020年,海辰藥業營收分別為7.12億元、9.25億元、7.06億元,凈利為8322萬元、9726萬元、5523萬元。

                可見,2020年已有明顯雙降跡象。

                海辰藥業表示,主要是隨著醫改政策的深入推進,主要產品醫保報銷范圍受限、國家帶量采購及省級聯動招標采購利潤空間下降等原因,導致產品銷量及銷售收入均有所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海辰藥業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醫藥研發、生產和市場營銷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產品為注射用托拉塞米、注射用替加環素、注射用鹽酸蘭地洛爾、注射用頭孢西酮鈉、注射用頭孢替安等,產品種類涵蓋心腦血管、消化、內分泌、抗感染、免疫等領域。

                公開信息顯示,注射用托拉塞米(商品名:澤通)是新一代高效髓袢利尿劑,為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且相對成熟的利尿藥物。而海辰藥業生產的托拉塞米為注射粉針劑型,為國內外首創,目前已列入國家醫保目錄。根據PDB數據,海辰藥業2019年樣本醫院托拉塞米銷售額占比64%,排名第一。

                海辰藥業利尿劑類產品(主要是托拉塞米),2018至2020年分別實現營收2.93億元、3.6億元、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9%、23%、-17%。2018年高增,主因競品南京優科因工藝問題停產,海辰借機替代。

                2021上半年,該類產品營收1.53億元,同比下降1.3%,占總營收48.23%,出現下滑趨勢。

                另一廂,銷售費用卻持續增長。2021年上半年達到1.86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58.7%,而上年同期為51.9%。拉長時間線,2013年為18.21%,2020年為54.5%。銷售依賴可見一斑。

                高額銷售費有何危害?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藥企銷售費龐大,除了正常市場推銷,還有一部分用在灰色地帶,如公關招標機構、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醫生回扣、醫藥代表提成等方面。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高額銷售費雖能快速堆高營收規模,但危害更多。除了削弱企業盈利能力、研發投入,不利企業真正做大做強外,也可能流向醫生醫院、銷售經理、管理層或大股東口袋,種種灰色性質、不透明操作往往給企業帶來合規隱患,也導致藥價高價低質。因此是目前醫改重要打擊整治的對象。

                的確,從2018年的兩票制,2019年的77家藥企穿透式審查,2020年醫保目錄調整深化,再到今年的嚴打帶金銷售,疊加帶量采購、一致性評價的全國化鋪開、統一價格聯動。可以說,銷售拉動型企業已走到末路。降費、提質、增效、強研發,已是行業大勢。

                那么,海辰藥業是否逆勢而行呢?

                海辰藥業2020財報顯示,銷售部門采用線上+線下會議等多種方式,針對銷售人員和合作單位開展專業化的學術推廣,持續提升公司的品牌專業形象和影響力。

                但在全國嚴打醫藥代表回扣、糾正醫療不正之風的背景下,上述活動是否面臨政策風險呢?

                今年上半年,海辰藥業銷售毛利率達81.91%,在130家化學制藥上市公司中排名前16。但同期銷售凈利率僅6.53%,凈利2114萬元,在130家化學制藥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數第21名。

                短利與長益,速度與穩優,個中取舍值得海辰藥業深思。

                03

                能否走出低谷?

                LAOCAI

                當然,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放眼未來,二者能否擺脫頹勢、走出低谷?

                2020年12月20日,海辰藥業對外宣布,注射用鹽酸蘭地洛爾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其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超短效β受體阻滯劑。

                2021上半年,該品已在山東、江西、廣西等省份展開銷售,售價平均620元/瓶,為海辰藥業貢獻銷售額559萬元,銷量1.07萬支。隨著逐漸放量,未來或對業績形成一定支撐。

                另外,鹽酸蘭地洛爾符合醫保談判要求,海辰藥業已申報下半年的醫保國談。若能順利進入將加速其推廣。并且,由于蘭地洛爾為海辰藥業獨家首仿,預計至少或有數年紅利期,如明年能大規模起量,將極大改善海企業盈利能力。

                而獨家產品“硫酸氨基葡萄糖泡騰片”和“硫酸氨基葡萄糖顆粒”,也由處方藥轉換為鎮痛類非處方藥,不僅能廣告推廣宣傳,患者也可線上線下自行購買,銷量亦有大增野望。

                此外,安慶匯辰、安徽海辰項目建成投產,生產基地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可降低經營成本,并為產品多元化、業務擴張打下基礎。參股的意大利NMS集團也在推進上市進程,如能成功,將為海辰打開更多價值提升空間。

                可見,雖不乏頹勢陣痛,海辰藥業前景相對還是明朗的。

                反觀譽衡藥業,就不太幸運了。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截至9月中旬,有5家企業因“回扣”金額高或失信影響大,被相關省份定為“嚴重”失信,相關醫藥產品被當地中止掛網采購。

                其中,因在經營鹿瓜多肽注射液時存在違規行為,譽衡藥業被列黑名單。

                要知道,鹿瓜多肽注射液是譽衡藥業的主要產品之一,上述衍生影響自然備受關注。

                對此,譽衡藥業董秘辦人員表示,目前此事對上市公司影響不大。

                也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大股東譽衡集團破產重整能否給上市公司帶來機遇?為什么抗腫瘤藥獲準銷售后股價卻跌跌不休?

                譽衡藥業對應稱,1、公司控股股東譽衡集團破產重整能否成功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持續關注本次譽衡集團破產重整事項的進展情況,并及時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2、譽衡生物賽帕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后的具體銷售情況受到市場政策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預計將對其未來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短期內預計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10月9日,譽衡藥業發布股東可能減持公司股票計劃期限屆滿的公告,本次股東減持283萬股,減持比例0.1287%。

                拉長維度,據藥智網消息,自2020年6月以來,大股東譽衡集團已累計減持9次,目前持有譽衡藥業32.13%;二股東譽衡國際累計減持14次,目前持有4.27%。

                另一廂,譽衡集團質押比例仍達94.8%,凍結比例100%;譽衡國際和健康科技質押比例均達100%。截至11月3日,譽衡藥業收盤價2.31元,市值不足51億元。如未來持續下跌,被債權方強制平倉的可能性不可不查。

                好在,痛病思痛的譽衡藥業,也在努力改變。

                積極瘦身、摒棄買買買背后,譽衡藥業正順應醫改大勢,大力研發創新,積極地向生物藥研發方向靠攏,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另一方面,其也在持續建立和完善CMO業務平臺,并計劃成為專業的CSO公司,提供CMO+CSO一體化服務。

                諸多努力,透出精進、優化之心,值得肯定。

                身處醫改大潮,行業生態重塑重建之際,企業興衰成敗,很關鍵的一項就是要順應大趨勢。從銷售營銷為先到創新品質為先,從速度、規模為重到高質、高效為重,誰扣住了這些關鍵詞脈搏,誰就扣住了業績常青的價值脈絡。

                不過,無論海辰還是譽衡,上述期許能否成真,依然需要周期沉淀,市場檢驗、低谷磨練。

                而迎來黎明之前,兩者還有多少騰挪空間、蝶變時間呢?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jjzz亚洲亚洲女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