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農商行破發又破凈,大股東增持“扶不起”股價
來源:中訪網
?
2021-11-01 12:05:33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農商行總資產規模1.10萬億元,是國內4家資產規模破萬億的農商行之一。此前,重慶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北京農商行已陸續宣布進入“萬億俱樂部”。
2021年8月19日,A股迎來第41家上市銀行、第10家上市農商行。滬農商行以8.90元/股發行上市,創下A股農商行發行價新高。
不過,滬農商行上市后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驚喜,而是帶來了驚嚇。上市首日開板、次日跌停、第三日破發,第四日破凈,然后連續20日破凈,觸發穩定股價措施。
9月29日,滬農商行發布關于穩定股價方案公告。根據公告,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資經營、國盛集團和滬杭甬高速公路公司將拿出不低于前一年度分紅金額的15%來穩定股價。其中,國際集團及其子公司國資經營、國際資管合計擬增持金額不低于4,600萬元,國盛資產擬增持金額不低于1,351.04萬元;滬杭甬高速擬增持金額不低于1,326.68萬元。
但是,對市值高達660多億元的滬農商行而言,這點資金顯然只是杯水車薪。穩定股價方案公告發布后,滬農商行股價以更猛烈的跌勢下行,截至10月28日收盤6.89元,創下新低。
資產規模破萬億,但是業績增速較緩慢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農商行總資產規模1.10萬億元,是國內4家資產規模破萬億的農商行之一。此前,重慶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北京農商行已陸續宣布進入“萬億俱樂部”。其中,重慶農商行以1.25萬億元的身家居首,上海農商銀行排名第二。
不過近幾年,上海農商行業績增速較為緩慢,2018年-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01.45億元、212.71億元和220.40億元,增速分別為12.41%、5.59%和3.61%,呈逐年下降之勢。凈利潤分別為73.08億元、88.46億元和81.61億元,增速分別為7.96%、21.04%和-7.74%。
與此同時,上海農商行存在業務結構不均衡的問題。根據上海農商行招股書,2018年-2020年,上海農商行公司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8.81億元、103.25億元和121.60億元,占比分別為54.01%、48.54%和55.17%;
個人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8.81億元、55.25億元和61.1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23%、25.97%和27.73%。
對比之下,個人業務營業收入的對公司業績貢獻率較低。即便在個人業務中,上海農商行也存在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上海農商行房產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907.92億元、985.09億元和1,096.34億元,占個人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84.80%、75.11%和67.78%。
而個人生產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分別只占5.23%、4.78%、8.36%和3.73%、12.85%和16.44%。顯然,零售業務是上海農商行的一大短板。
上市不足三月領千萬罰單
上海農商行上市不足三個月,但罰單倒是接了不少,其中不乏百萬級“大單”。
2021年9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也對上海農商行開出了大額罰單。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上海銀罰字〔2021〕11號)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被罰款740萬元。
今年6月1日,央行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進一步增強反洗錢行政處罰懲戒性。這是反洗錢法時隔15年首次修法,意見稿同時提出擴大調查主體和范圍,擬將房地產開發商等非金融機構納入反洗錢調查范圍。
顯然,上海農商行業踩了反洗錢紅線。而早在今年4月,上海農商行就因為給某企業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和虛增貸款被罰款100萬。具體違規行為如下: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上海農商行為某企業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上海農商行為某企業辦理貼現和貸款業務時,資金循環轉存保證金,虛增存貸款規模。
與此同時,上海農商行剛剛接完740萬元的“大單”,沒過幾天便再收到百萬級“大單”。
9月7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兩筆罰單,共計合計245.572341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海農商行2018年年度報告部分信息披露不符合監管要求;2019年6月至10月,違規向部分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2018年2月,未按規定開展關聯交易。
此外,2019年,上海農商行未按規定報送監管數據;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該行理財業務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該行理財老產品投資到期日超過規定期限的新資產。
綜上,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9月7日決定對其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共計245.572341萬元。
2021年8月19日,A股迎來第41家上市銀行、第10家上市農商行。滬農商行以8.90元/股發行上市,創下A股農商行發行價新高。
不過,滬農商行上市后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驚喜,而是帶來了驚嚇。上市首日開板、次日跌停、第三日破發,第四日破凈,然后連續20日破凈,觸發穩定股價措施。
9月29日,滬農商行發布關于穩定股價方案公告。根據公告,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資經營、國盛集團和滬杭甬高速公路公司將拿出不低于前一年度分紅金額的15%來穩定股價。其中,國際集團及其子公司國資經營、國際資管合計擬增持金額不低于4,600萬元,國盛資產擬增持金額不低于1,351.04萬元;滬杭甬高速擬增持金額不低于1,326.68萬元。
但是,對市值高達660多億元的滬農商行而言,這點資金顯然只是杯水車薪。穩定股價方案公告發布后,滬農商行股價以更猛烈的跌勢下行,截至10月28日收盤6.89元,創下新低。
資產規模破萬億,但是業績增速較緩慢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農商行總資產規模1.10萬億元,是國內4家資產規模破萬億的農商行之一。此前,重慶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北京農商行已陸續宣布進入“萬億俱樂部”。其中,重慶農商行以1.25萬億元的身家居首,上海農商銀行排名第二。
不過近幾年,上海農商行業績增速較為緩慢,2018年-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01.45億元、212.71億元和220.40億元,增速分別為12.41%、5.59%和3.61%,呈逐年下降之勢。凈利潤分別為73.08億元、88.46億元和81.61億元,增速分別為7.96%、21.04%和-7.74%。
與此同時,上海農商行存在業務結構不均衡的問題。根據上海農商行招股書,2018年-2020年,上海農商行公司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8.81億元、103.25億元和121.60億元,占比分別為54.01%、48.54%和55.17%;
個人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8.81億元、55.25億元和61.1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23%、25.97%和27.73%。
對比之下,個人業務營業收入的對公司業績貢獻率較低。即便在個人業務中,上海農商行也存在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上海農商行房產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907.92億元、985.09億元和1,096.34億元,占個人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84.80%、75.11%和67.78%。
而個人生產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分別只占5.23%、4.78%、8.36%和3.73%、12.85%和16.44%。顯然,零售業務是上海農商行的一大短板。
上市不足三月領千萬罰單
上海農商行上市不足三個月,但罰單倒是接了不少,其中不乏百萬級“大單”。
2021年9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也對上海農商行開出了大額罰單。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上海銀罰字〔2021〕11號)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被罰款740萬元。
今年6月1日,央行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進一步增強反洗錢行政處罰懲戒性。這是反洗錢法時隔15年首次修法,意見稿同時提出擴大調查主體和范圍,擬將房地產開發商等非金融機構納入反洗錢調查范圍。
顯然,上海農商行業踩了反洗錢紅線。而早在今年4月,上海農商行就因為給某企業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和虛增貸款被罰款100萬。具體違規行為如下: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上海農商行為某企業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上海農商行為某企業辦理貼現和貸款業務時,資金循環轉存保證金,虛增存貸款規模。
與此同時,上海農商行剛剛接完740萬元的“大單”,沒過幾天便再收到百萬級“大單”。
9月7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兩筆罰單,共計合計245.572341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海農商行2018年年度報告部分信息披露不符合監管要求;2019年6月至10月,違規向部分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2018年2月,未按規定開展關聯交易。
此外,2019年,上海農商行未按規定報送監管數據;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該行理財業務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該行理財老產品投資到期日超過規定期限的新資產。
綜上,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9月7日決定對其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共計245.57234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