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云南王”俊發全國多地裁員 區域房企的形勢考驗
來源:風財訊
?
2021-10-26 21:04:40
近日,風財訊從昆明地產圈獲悉,俊發集團在昆明進行裁員,比例約30%。
同時,風財訊了解到,俊發集團在著手組織架構調整,尤其9月以來,對客戶數據中心等輔助性部門,進行了合并、調整或清理,帶動了一些高管的離職和變動。
或受這一波調整的輻射,不止俊發大本營昆明,消息稱俊發佛山也在裁員,裁掉的比例接近70%。
今年10月也有多個自稱“俊杰生”(俊發集團管培生)的網友在某社交平臺發帖爆料稱,“今年俊發的裁人目標是裁掉50%。”“截止10月11,新俊杰150人已經60+強制轉營銷崗,不然就辭職。”
接踵而至的裁員消息之下,外界不得不審視被稱為“云南王”的俊發集團,到底身在怎樣的處境?
超50億資金缺口還債壓力大且急
俊發集團的資金,緊張嗎?
客觀而言,短期資金壓力和償債壓力不小。
根據企業預警通披露的“俊發集團2021年中報”數據,上半年俊發的貨幣資金66.12億元,但其僅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兩項,就有約116億元。
超50億的短期資金缺口,不是小數目。
舉個例子,就算俊發系的物業公司“七彩服務”今年成功上市,去年以來物業公司上市募資額,大多數都在10億港元以下,募資超20億的屈指可數。對比可見差距。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資金壓力,大、急、險。
風財訊獲取的一份明珠廣盈債券項目資料顯示,俊發集團在2020年12月31日的有息負債為441.4億元,短期有息負債為103.64億元。
對比上述2021年中報數據,半年間短債規模,已經達到過去一年的量。
大量增加的短債中,多數是“頻繁發信托產品、做質押股權”換來的。
根據企業預警通統計,2020年俊發的股權出質融資超過10億元。而在2021年前九個月,俊發的股權出質融資已經超過35億元,是過去一整年的3倍多。
通過發行信托產品獲取的大額融資,往往伴隨高擔保、高質押。
據風財訊盤點,俊發集團2020年發行的幾筆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如“佳園400號”“佳園426號”“銀杏2023期”抵押率都不低,分別是評估凈值的65%、65%、54.33%。
兌付順位是抵押項目的銷售→俊發集團的經營收入→處置抵押物。這意味著,一旦項目流轉不暢,將直接由母公司俊發集團承債。
YY研究曾預警,在俊發昆明住宅去化率尚可的同時,要關注大量的百萬平大型樓盤、涉及商住公寓產品項目,該類產品銷售跨度較長,造成尾部期房去化緩慢的風險。
實際上,2020年初,俊發也曾試圖發行“底層資產為物業信托受益權的ABS”,但最終未能獲準。
非銀是房企融資的重要補充,無法打開更多好的融資渠道,就只能通過環環擔保、層層質押,做非標信托融資。
大本營銷量、土儲大幅下滑
造血能力不足
資金的流轉不絲滑,根源往往還是在“造血能力”不足。
克而瑞統計顯示,2021年1-9月,俊發地產的操盤銷售金額為360.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4億元,排名降低了6個位次。
尤其是在大本營昆明,2021年前三季度俊發地產在昆明的流量金額為140.79億元,同比去年的222.14億元,下滑了37%。
更值得注意的是,俊發地產身上的“后勁不足”。
2020年,俊發地產的土地規模大幅下降,創造了過往四年的最低值。
尤其俊發在昆明的新增土儲,2020年全口徑土儲建面和金額分別同比減少49%和48.32%。
昆明如果“守不住”,對俊發的影響將非常大。
這背后有一個故事——
2017年,俊發提出“三年千億戰略”,宣布將在全國六大區域布局,一年內在昆明之外,買了接近往期一年的土地,且不少是城市更新類的土地。
俊發還在2018年請來曾任職萬科陽光城的知名地產經理人張海民加入,擔任CEO。
但城市更新項目周期長,很難轉化,容易產生“遺留問題”。僅僅11個月,張海民也提出離職,俊發曾有過的“遷都上海”想法徹底打消。
俊發的外拓發展,最終被市場驗證,不可行。
2018年,俊發被迫“勢頭一轉”回歸昆明,之后的三年也一直以新增昆明地塊為主。如今,在俊發地產的土儲結構中,昆明地區占比高達88.99%。
但在昆明房地產市場,俊發和位列二三名的恒大、融創,規模差距逐年縮小。
這意味著,俊發在大本營的主要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俊發集團的當前處境,因為融資渠道有限的“階層局限”、因為宏觀面資金緊張的“行業性下行”、也受到早期高杠桿擴張策略的“歷史烙印”,而這些,正是區域性中型房企的真實處境。
同時,風財訊了解到,俊發集團在著手組織架構調整,尤其9月以來,對客戶數據中心等輔助性部門,進行了合并、調整或清理,帶動了一些高管的離職和變動。
或受這一波調整的輻射,不止俊發大本營昆明,消息稱俊發佛山也在裁員,裁掉的比例接近70%。
今年10月也有多個自稱“俊杰生”(俊發集團管培生)的網友在某社交平臺發帖爆料稱,“今年俊發的裁人目標是裁掉50%。”“截止10月11,新俊杰150人已經60+強制轉營銷崗,不然就辭職。”
接踵而至的裁員消息之下,外界不得不審視被稱為“云南王”的俊發集團,到底身在怎樣的處境?
超50億資金缺口還債壓力大且急
俊發集團的資金,緊張嗎?
客觀而言,短期資金壓力和償債壓力不小。
根據企業預警通披露的“俊發集團2021年中報”數據,上半年俊發的貨幣資金66.12億元,但其僅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兩項,就有約116億元。
超50億的短期資金缺口,不是小數目。
舉個例子,就算俊發系的物業公司“七彩服務”今年成功上市,去年以來物業公司上市募資額,大多數都在10億港元以下,募資超20億的屈指可數。對比可見差距。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資金壓力,大、急、險。
風財訊獲取的一份明珠廣盈債券項目資料顯示,俊發集團在2020年12月31日的有息負債為441.4億元,短期有息負債為103.64億元。
對比上述2021年中報數據,半年間短債規模,已經達到過去一年的量。
大量增加的短債中,多數是“頻繁發信托產品、做質押股權”換來的。
根據企業預警通統計,2020年俊發的股權出質融資超過10億元。而在2021年前九個月,俊發的股權出質融資已經超過35億元,是過去一整年的3倍多。
通過發行信托產品獲取的大額融資,往往伴隨高擔保、高質押。
據風財訊盤點,俊發集團2020年發行的幾筆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如“佳園400號”“佳園426號”“銀杏2023期”抵押率都不低,分別是評估凈值的65%、65%、54.33%。
兌付順位是抵押項目的銷售→俊發集團的經營收入→處置抵押物。這意味著,一旦項目流轉不暢,將直接由母公司俊發集團承債。
YY研究曾預警,在俊發昆明住宅去化率尚可的同時,要關注大量的百萬平大型樓盤、涉及商住公寓產品項目,該類產品銷售跨度較長,造成尾部期房去化緩慢的風險。
實際上,2020年初,俊發也曾試圖發行“底層資產為物業信托受益權的ABS”,但最終未能獲準。
非銀是房企融資的重要補充,無法打開更多好的融資渠道,就只能通過環環擔保、層層質押,做非標信托融資。
大本營銷量、土儲大幅下滑
造血能力不足
資金的流轉不絲滑,根源往往還是在“造血能力”不足。
克而瑞統計顯示,2021年1-9月,俊發地產的操盤銷售金額為360.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4億元,排名降低了6個位次。
尤其是在大本營昆明,2021年前三季度俊發地產在昆明的流量金額為140.79億元,同比去年的222.14億元,下滑了37%。
更值得注意的是,俊發地產身上的“后勁不足”。
2020年,俊發地產的土地規模大幅下降,創造了過往四年的最低值。
尤其俊發在昆明的新增土儲,2020年全口徑土儲建面和金額分別同比減少49%和48.32%。
昆明如果“守不住”,對俊發的影響將非常大。
這背后有一個故事——
2017年,俊發提出“三年千億戰略”,宣布將在全國六大區域布局,一年內在昆明之外,買了接近往期一年的土地,且不少是城市更新類的土地。
俊發還在2018年請來曾任職萬科陽光城的知名地產經理人張海民加入,擔任CEO。
但城市更新項目周期長,很難轉化,容易產生“遺留問題”。僅僅11個月,張海民也提出離職,俊發曾有過的“遷都上海”想法徹底打消。
俊發的外拓發展,最終被市場驗證,不可行。
2018年,俊發被迫“勢頭一轉”回歸昆明,之后的三年也一直以新增昆明地塊為主。如今,在俊發地產的土儲結構中,昆明地區占比高達88.99%。
但在昆明房地產市場,俊發和位列二三名的恒大、融創,規模差距逐年縮小。
這意味著,俊發在大本營的主要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俊發集團的當前處境,因為融資渠道有限的“階層局限”、因為宏觀面資金緊張的“行業性下行”、也受到早期高杠桿擴張策略的“歷史烙印”,而這些,正是區域性中型房企的真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