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冬天
來源:斑馬消費
?
2021-10-25 12:06:48
2021年的冬天,來得比平時早一些。這才10月下旬,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降到了接近零度。往年這個時候只需要穿個薄外套,今年很多人已經穿起了輕羽絨。
10月22日晚間,一則消息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接到對SOHO中國下屬企業建華置地涉嫌偷逃稅款的舉報后,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分析研判,依法對其實施立案檢查。
公開信息顯示,建華置地成立于1994年2月,法人代表為潘石屹,注冊資本10397萬元,SOHO中國持股95%,華遠地產持股5%。
華遠地產對外披露,按照協議約定,公司享有建華置地經營開發的尚都國際中心A座項目的全部收益,SOHO中國享有尚都國際中心二、三期項目的全部收益。
截止2021年6月底,建華置地總資產4135.75萬元,凈資產4091.03萬元,上半年凈利潤0.32萬元。
稅務調查對SOHO中國到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可能還得讓子彈飛一會兒。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對于潘石屹來說,今年的冬天已經夠冷了。SOHO中國謀劃多年的股權出售事宜,高高舉起,又重重跌下。
從2019年開始,潘石屹準備賣掉SOHO中國(或旗下項目)的消息不脛而走。3年后,終于正式提上日程。
6月16日,SOHO中國對外披露,黑石集團將出資236.58億港元,以要約收購的形式拿下公司91%的股權;潘石屹家族一次性套現142.81億港元之后,仍將持有公司9%的股份。
8月初,要約收購方黑石集團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簽發的通知,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對要約方提交的申報正式立案審查。
市場的擔憂,終于在一個月后得到驗證。9月10日,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要約收購終止。潘石屹籌劃數年的股權出售,宣告失敗。
因為要約收購,SOHO中國長期低迷的股價,曾在6月初迎來一波暴漲,市值飆升至250億港元;交易取消后,公司股價在消息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暴跌三分之一,如今又回到當初的萎靡模樣,最新市值不到110億港元。而公司名下僅投資物業這一項資產,價值就高達636.56億元。
那幾天,央視還拍到,潘石屹夫婦現身202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表情凝重。
這應該是潘石屹從業30多年來,最水逆的一年。
1987年,在石油部門當公務員的甘肅天水人潘石屹,辭職下海南,與馮侖、王功權、易小迪等人組建萬通。后在海南房地產泡沫中全身而退,回到北京。
1995年,在北京找生意做的潘石屹,遇上留洋歸來的張欣,隨即閃婚。之后,夫妻合伙創立SOHO中國,通過SOHO現代城、建外SOHO等幾個標志性的作品,在行業站穩腳跟。
隨后便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招保萬金”風頭強勁。不過,從業績看來,SOHO中國完全可以與它們并駕齊驅。
如果說海南時期是春天,埋下了商業的種子;在北京的前面十幾年是夏天,熾熱地生長。那么,從2012年開始,潘石屹便進入了自己的秋天,再到如今的冬天。
當時,正值壯年的SOHO中國,突然宣布從“開發-銷售”向“開發-運營”模式轉型。
包租公好當嗎?答案顯然是苦澀的。2014年之后,公司連續大規模出售旗下物業,凌空SOHO、上海外灘金融中心這些潘石屹的“心頭好”,為公司換取近300億元現金。
2018年初,潘石屹面對賣資產的質疑,明確表態,以后不賣了。但是,隨后就是2019年的清倉傳聞。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現在的潘石屹,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留在中國市場?SOHO中國多年沒拿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下,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SOHO中國想要東山再起,恐怕沒那么容易。
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下降44.59%,主要原因為去年上半年出售資產產生6.71億元收入,而今年為零。同期,公司凈利潤3.43億元,其中包括投資物業的評估增值2.89億元等。也就是說,公司靠收租獲得的收益,只夠覆蓋運營成本。
繼續尋找買家?連黑石集團這種全球化的大買家,也沒能將SOHO中國成功收入麾下,國內外的同行們,因為同樣的原因,可能也無能為力。
面對上百億元的債務和每年接近10個億的財務費用,SOHO中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可能還是要繼續賣掉部分項目來解決短期問題。
不過,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潘石屹的未來走向會如何?
只道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10月22日晚間,一則消息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接到對SOHO中國下屬企業建華置地涉嫌偷逃稅款的舉報后,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分析研判,依法對其實施立案檢查。
公開信息顯示,建華置地成立于1994年2月,法人代表為潘石屹,注冊資本10397萬元,SOHO中國持股95%,華遠地產持股5%。
華遠地產對外披露,按照協議約定,公司享有建華置地經營開發的尚都國際中心A座項目的全部收益,SOHO中國享有尚都國際中心二、三期項目的全部收益。
截止2021年6月底,建華置地總資產4135.75萬元,凈資產4091.03萬元,上半年凈利潤0.32萬元。
稅務調查對SOHO中國到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可能還得讓子彈飛一會兒。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對于潘石屹來說,今年的冬天已經夠冷了。SOHO中國謀劃多年的股權出售事宜,高高舉起,又重重跌下。
從2019年開始,潘石屹準備賣掉SOHO中國(或旗下項目)的消息不脛而走。3年后,終于正式提上日程。
6月16日,SOHO中國對外披露,黑石集團將出資236.58億港元,以要約收購的形式拿下公司91%的股權;潘石屹家族一次性套現142.81億港元之后,仍將持有公司9%的股份。
8月初,要約收購方黑石集團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簽發的通知,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對要約方提交的申報正式立案審查。
市場的擔憂,終于在一個月后得到驗證。9月10日,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要約收購終止。潘石屹籌劃數年的股權出售,宣告失敗。
因為要約收購,SOHO中國長期低迷的股價,曾在6月初迎來一波暴漲,市值飆升至250億港元;交易取消后,公司股價在消息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暴跌三分之一,如今又回到當初的萎靡模樣,最新市值不到110億港元。而公司名下僅投資物業這一項資產,價值就高達636.56億元。
那幾天,央視還拍到,潘石屹夫婦現身202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表情凝重。
這應該是潘石屹從業30多年來,最水逆的一年。
1987年,在石油部門當公務員的甘肅天水人潘石屹,辭職下海南,與馮侖、王功權、易小迪等人組建萬通。后在海南房地產泡沫中全身而退,回到北京。
1995年,在北京找生意做的潘石屹,遇上留洋歸來的張欣,隨即閃婚。之后,夫妻合伙創立SOHO中國,通過SOHO現代城、建外SOHO等幾個標志性的作品,在行業站穩腳跟。
隨后便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招保萬金”風頭強勁。不過,從業績看來,SOHO中國完全可以與它們并駕齊驅。
如果說海南時期是春天,埋下了商業的種子;在北京的前面十幾年是夏天,熾熱地生長。那么,從2012年開始,潘石屹便進入了自己的秋天,再到如今的冬天。
當時,正值壯年的SOHO中國,突然宣布從“開發-銷售”向“開發-運營”模式轉型。
包租公好當嗎?答案顯然是苦澀的。2014年之后,公司連續大規模出售旗下物業,凌空SOHO、上海外灘金融中心這些潘石屹的“心頭好”,為公司換取近300億元現金。
2018年初,潘石屹面對賣資產的質疑,明確表態,以后不賣了。但是,隨后就是2019年的清倉傳聞。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現在的潘石屹,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留在中國市場?SOHO中國多年沒拿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下,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SOHO中國想要東山再起,恐怕沒那么容易。
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下降44.59%,主要原因為去年上半年出售資產產生6.71億元收入,而今年為零。同期,公司凈利潤3.43億元,其中包括投資物業的評估增值2.89億元等。也就是說,公司靠收租獲得的收益,只夠覆蓋運營成本。
繼續尋找買家?連黑石集團這種全球化的大買家,也沒能將SOHO中國成功收入麾下,國內外的同行們,因為同樣的原因,可能也無能為力。
面對上百億元的債務和每年接近10個億的財務費用,SOHO中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可能還是要繼續賣掉部分項目來解決短期問題。
不過,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潘石屹的未來走向會如何?
只道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