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新區舉辦西部科學城云簽約活動 千億項目聚焦科學主題“鑄魂”
8月17日,重慶高新區舉辦了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項目集中云簽約活動,累計簽約41個項目,總投資額417億元。今年以來,科學城共簽約項目100個,總投資額超1000億元。項目的簽約落地將為推動科學城主導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注入強大動能。
這份矚目成績的背后,是西部(重慶)科學城不斷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不斷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斷強化龍頭項目帶動效應、補鏈強鏈,扎實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的結果,也讓科學城“科學”底色不斷凸顯,集聚科學創新要素、聚焦科學主題“鑄魂”。
豐富招商形式
多措并舉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西部(重慶)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科學城通過用好“三板斧”推進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第一“板斧”是線上招商有成效。今年以來,科學城通過屏對屏、線連線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線上招商活動。如8月17日舉辦的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項目集中云簽約,此次簽約的大健康產業項目7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10個、先進制造業項目4個、高技術服務類項目20個,推動科學城四大主導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今年7月,西部(重慶)科學城還參加了重慶市首屆全球招商推介會,面向全球客商推介西部(重慶)科學城,充分展示科學城形象,直播期間在線瀏覽量達137.1萬人次。
此外,科學城還通過“2021重慶·中國歐盟商會經貿懇談會”等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動,展示了西部(重慶)科學城招商引資成果,也壯大了招商引資聲勢,豐富了招商引資形式。
第二“板斧”是產業招商有成果。今年1月,西部(重慶)科學城成功舉辦了中國醫療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暨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健康產業規劃發布、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17個大健康項目在本次活動上集中簽約。思拓凡等一批大健康項目簽約補齊了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健康產業發展生態鏈,完善了產業業態。
此次活動還同步發布了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健康產業規劃,將以前瞻性基礎研究的源頭供給為支撐,以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的“智能+”融合為引領,以制造業為底邊,以專科醫療帶動專業集群,中短期將聚焦“兩核”(醫療器械、生物藥)的13個細分賽道發展,構建立體貫通的產業鏈,布局“三園多點”大健康產業,推動產學研醫聯動發展,形成12平方公里承載大健康產業的新區域。
今年6月,西部(重慶)科學城還聯合光大集團舉辦了首屆2021全球智能新經濟峰會,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騰訊等科研機構、高校、企業、投資界專業人士600余人,共享了一場智能新經濟生態盛宴。峰會現場,西部(重慶)科學城與特斯聯、光大控股聯合成立低碳智能基金,特斯聯與清華大學共同展開碳中和大數據聯合研究項目、與同濟大學簽約發起碳中和及物聯網聯合實驗室項目等合作,進一步推動科學城低碳產業的發展。
第三“板斧”是招商活動有成績。在第三屆西洽會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等市級大型活動上,西部(重慶)科學城共簽約項目9個,投資總額達253.5億元。同時,在展會期間舉辦了中電建專場簽約儀式,項目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教育、生物藥、醫療器械、應急救援、增材制造、總部經濟、軟件及網絡信息服務等產業領域,簽約企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1家、中央企業3家、行業龍頭企業1家及高新技術企業6家。
在后續的活動中,西部(重慶)科學城還將在智博會、進博會等大型活動中亮相一批重大項目。
“引龍頭配龍身”
聚焦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集群
在招商過程中,西部(重慶)科學城一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先進制造、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做好精準化招商,不斷招強引優,提質增量。
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科學城引入了百億級重點項目——國核鈾業創新醫藥用同位素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將在科學城內建立醫藥用同位素研發中心和醫藥用同位素生產基地,同時打造包括多種創新型靶向抗癌的同位素類藥物、醫用同位素設備、高端加速器等研發及規模化生產的產業集群;并圍繞用于疾病診斷治療的同位素,搭建出一個核藥孵化平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專業創新核藥研發孵化基地。
同時,項目還將打造醫用同位素設備產業集群,以及高端加速器產業集群,將規模化、系統化生產高端醫用加速器。
“國核鈾業創新醫藥用同位素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的引進,有利于提升重慶地區醫藥用同位素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研發中心部分具備成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和科創板上市的技術條件;生產基地部分能作為旗艦型項目產生示范牽引效應,并有望帶動形成國內領先的數千億級下游創新抗癌同位素醫藥產業集群。”西部(重慶)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引進該項目就在于“引龍頭配龍身”,逐步形成產業集群。
在先進制造領域,通用技術集團納米時柵產業化項目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理工大學投資打造。項目將面向機床行業和高端裝備領域的重大需求,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的創新鏈條,為高端數控機床等領域創新發展提供高性能關鍵功能部件支撐。同時以納米時柵技術為核心,發展測量、驅動和控制一體化技術,研發“納米時柵+”關鍵功能部件和智能裝備,填補科學城在高端數控機床領域的空白,為科學城先進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高技術服務方面,吸引不少有影響力的總部經濟項目也密集落子科學城。如東方希望集團西南總部及科創中心項目,是由東方希望集團對外重資產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區域總部和科創中心。項目將建設西南區域總部綜合園區,構建集新材料、智能生產、現代農業于一體的5個研發中心項目。該項目的簽約將有效覆蓋多個高技術產業門類,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將逐漸在西南區域形成上下游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有效帶動科學城高技術服務產業鏈集聚,促進區域整體競爭力的躍升。
做好企業服務保障尖兵
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2021年,是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建設年”,重慶高新區秉承“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圍繞工業項目“完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達產、在建項目抓完工、儲備項目抓開工”的目標,加快工業投資持續放量、推動工業項目招商落地、激發存量企業提升投資意愿,全力推動工業項目邁出新的步伐。
今年4月,西部(重慶)科學城舉行了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中電重慶軟件園開工活動,集中開工的項目共計107個、總投資1062.3 億元,初步構建高新區、沙坪壩、九龍坡、北碚、江津、璧山、西部(重慶)科學城“一城引領、五區聯動”的格局。
今年5月,“重慶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成渝兩地聯動舉行。重慶市首個大科學裝置——超瞬態實驗裝置項目等8個項目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開工,總投資達283.6億元。
“重慶高新區全力推動項目落地邁出新的步伐,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一家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為什么重大項目和企業紛紛選擇落戶科學城?
聚焦科學主題“鑄魂”,科學城加速搭建創新平臺,賦能科技創新。如高起點謀劃推進金鳳實驗室體系建設,推動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加快落地,簽約高校院所參與科學城建設項目27個,超瞬態實驗裝置、種質創制科學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平臺開工;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重要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重慶中心、北大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投用;引育創新主體,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增至293個,新入庫科技型企業160家、總量增至933家,新培育高成長性科技企業7家,新設市級博士后工作站9個、總量增至29個,重慶英才卡持卡人數增至527人,入選支持英才134人、創新創業團隊25個………
同時,科學城全力做好企業服務保障尖兵,通過“軟環境+硬實力”雙措并舉,著力打造“近悅遠來”的投資沃土。
在“軟環境”服務上,全力實施“抓項目穩投資”專項行動,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項目“家長式服務”,創新實行“以函代證”“交地即領證”等改革措施,為項目順利推進和投資穩步增長打下堅實基礎,讓“好服務”成為科學城招商引資的“好口碑”“金招牌”;不斷提升開放能級,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圍繞西永綜保區“五個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各種新型貿易和改革探索,今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8.6%、占全市比重43%。
從“硬實力”打造上下足功夫,科學城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支撐,探索推行“項目長”制;同時加快打造功能性設施,如科學大道核心區段一期、二期快速推進,科學谷一期存量部分完工、新建部分主體開工,科學會堂完成PPP招標,科學城金鳳中心一期開工,設計招標已完成;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提速建設,軌道7號線、15號線、17號線、27號線有序推進,科學城隧道等72個項目啟動建設,坪山大道等54個項目提速實施,三圣宮立交改造等8個項目建成通車;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優化布局,如川外科學城中學等3所附屬學校落地,科學城南開小學等6所學校擬于9月投運,重大附屬醫院科學城院區等醫療項目有序推進。
“科技創新要素不斷聚集,軟硬件環境不斷完善。”西部(重慶)科學城氣象萬千,朝氣蓬勃,各企業集團紛紛將第一個區域總部和科創中心落戶科學城,積極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貢獻力量。(王靜 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