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稅務:采取“四化”措施 釋放環境保護稅“綠色效應”
東北網6月7日訊(記者 楊帆)雙鴨山地處中國最大的沼澤濕地群——三江平原濕地群,七星河、燕窩島、安邦河、千鳥湖、撓力河等國家級和省級濕地,從西到東綿延300多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0%,全年空氣清新,先后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濕地生態保護示范市和我省唯一的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再過兩個月,這座享有“黑土濕地之都、綠色生態之城”美譽的城市將迎來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
在多彩雙鴨山、魅力山水城,當地稅務部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采取“四化”措施,推動信息聚合共享、內外協同共治,不斷提升“綠色稅制”實施成效,持續發揮“綠色稅收”杠桿作用,著力釋放環境保護稅“綠色效應”,為鋪展美麗多彩山水畫卷貢獻稅務力量。
深化部門協作促共治
該局與市生態環境局積極開展跨部門協作,細定協作流程步驟,細查協作潛在問題,共商協作具體措施。聯合發布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通知、協作機制備忘錄等文件,確定各級聯絡人員名單,建立高效順暢的部門協作機制,定期共享排污許可證名單、在線監測數據等信息,實現數據交叉驗證、治理雙向發力、稅源聯動管控。
細化稅源監管提質效
加強稅源采集精細化管理,以稅務機關登記信息庫為依托,結合市生態環境局傳遞的各類排污數據,不斷細化、清分、核實污染物排放口、種類、監測方法等涉稅信息,實現生態部門與稅務部門征前信息比對、征后結果復核的閉環管理,提高登記信息完整性和申報數據準確性,提升環境保護稅監管質效,通過信息共享,新增環境保護稅納稅人158戶。2021年,406戶納稅人共計入庫環境保護稅2556萬元,享受減免1034萬元。
強化宣傳輔導保落實
對外,依托自主研發的“雙鴨山稅務征納互動平臺”,分類向239戶次環境保護稅納稅人精準推送相關政策,提升企業治污減排的主動意識,引導企業實施減污治污技術改造,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對內,統籌稅法、條例、配套文件、表證單書等內容,通過撰寫操作指南、電話解答、微信共享、直播講堂、現場指導等多種途徑,輔導一線工作人員理解掌握各項政策及流程,著力提升納稅服務水平。
優化管理模式防風險
總結梳理環境保護稅日常征管中采集、申報等流程易出現的風險點,按步驟、分環節逐一分析風險出現原因并編制風險模型,制定應對處理方案,定期開展風險篩查,研發疑點指標19個,排查風險數據1516條,變事后監管為事前提醒、事中監控,做到防“未病”治“輕癥”。同時,深入貫徹“無風險不打擾、有違法要追究、全過程強智控”的要求,在有效防范漏征漏管風險的基礎上,加大聯合執法、警示震懾力度,不斷增強稅收執法剛性,大力提升納稅遵從度,推動依法納稅、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來,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企業輕裝上陣,不斷發展壯大,我們也在用政策紅利推動技術革新,實現節能減排,為美麗家鄉多彩雙鴨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彪p鴨山鴻展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顯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