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寬食品屢現異物,消費者艱難維權,新加坡老板欲圈6.6億擴產?
來源:花朵財經
?
2022-01-20 15:03:05
1982年,鄒光友從西南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四川省三臺縣的一個鄉鎮擔任副鎮長,負責科技方面的工作,帶領鄉親脫貧。作為農業科班,鄒光友很快帶領農戶實現紅薯增產。但增產后的銷路在哪里?銷售不暢,農民的收入就沒得到太多改善。出于為鄉親尋找門路的想法,鄒光友進城調查,發現城里人愛吃紅薯粉,于是副鎮長鄒光友通過多次實驗發明了紅薯粉絲。
一方面在食品上屢有創新,一方面十年官場升遷不易,鄒光友干脆帶著500元創立了光友特產技術公司,從賣紅薯粉發展到賣紅薯方便粉絲,紅薯方便粉絲大獲成功,到1999年銷售額一年超過3000萬元,經銷商拎著現金排隊等貨。
與此同時,陳朝暉從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后,先在共青團成都工作三年,接著跳到百事可樂從事銷售。但自己的業務發展陳朝暉也從沒放下,還是學生時,陳朝暉就打理過咖啡館,工作期間,客戶向陳朝暉談起廣告需求,陳朝暉立即抓住機會,成立了雅士廣告公司,同時代理可口可樂、旭日升、洽洽瓜子等食品。
2000年7月,一個朋友的電話讓陳朝暉和鄒光友的方便粉絲發生了交集,這位朋友告訴陳朝暉,四川的方便粉絲比方便面還好吃,賣得很好。陳朝暉動了心思,一番調查下來,覺得可行。當時,在四川成都,很多人愛吃肥腸粉,肥腸粉中“白家高記肥腸粉”頗有美譽度。陳朝暉迅速注冊“白家”品牌推廣白家方便粉絲。
一周內,白家方便粉絲的貨鋪滿了成都的超市和賣場,50萬張廣告單也全面鋪開,賣場內的黃馬甲促銷人員隨處可見,針對寫字樓、社區、學校的推廣人員也開始行動。多年廣告生涯讓陳朝暉在營銷手段上展現出了大手筆,效果也是驚人的,2000年,白家方便粉絲出道才半年就實現了4000萬元銷售額,而達到這一目標,發明者鄒光友用了三年。
2001年,白家高記肥腸粉在成都媒體刊出公告,聲稱白家粉絲侵權,接著一紙訴狀將白家粉絲告上法庭。法院要求商標存在異議期間,陳朝暉的雅士公司不得對“白家”進行品牌宣傳,怎么辦?陳朝暉的雅士公司抖出內幕:由于雅士的白家品牌威脅到綿陽的方便粉絲老大,打破壟斷格局,因此該企業慫恿白家高記肥腸粉出面。媒體同情弱者,光友粉絲不得不下場辯解,幾個月口水戰下來,雅士旗下的白家品牌廣泛進入消費者的視野,銷量快速增加。
于是鄒光友繼續埋頭走科技路線。當時在鄒光友眼里,陳朝暉不過是靠炒作發家的投機者,而在陳朝暉看來,鄒光友踩著三輪車推廣產品實在太老套。
走科技路線的光友粉絲2002年推出無明礬粉絲。明礬當時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會導致記憶減退、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因此光友粉絲的無明礬產品銷售迅速增加。但光友粉絲又犯了一個錯誤,在產品上印上“杜絕了鋁(明礬含有大量鋁)對人體的危害”,但這句話對消費者來說難以理解,成都市工商局要求光友粉絲整改。白家粉絲立即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2002年8月,《成都日報》報道《白家高層透露:光友粉絲含明礬》,在食品安全令人色變的時期,這可是一個猛料,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鄒光友的辦法是,把光友粉絲送至有關部門檢驗,同時將陳朝暉的雅士告上法庭,但并未對媒體發布相關情況。官司打了一年多,光友粉絲的銷售下滑了一年多。2003年8月,四川高院判決:白家粉絲發布的光友粉絲含有明礬屬于惡意誹謗,判令陳朝暉的白家粉絲賠償并在媒體上公開道歉。然而,光友已經元氣大傷,白家粉絲銷售額達到1.2億元,光友粉絲銷售額下滑到只有4000多萬元。
2007年,白家粉絲又與河南白象方便面發生糾紛,白象方便面認為白家粉絲使用的“白家”商標字樣與白象太相近,白家粉絲則指責白象方便面推出的方便粉絲在產品包裝上仿冒了白家產品。
2021年,白家粉絲的公司全稱定為“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改為“阿寬食品”。
但阿寬食品推出的紅油面皮卻遭到消費者抱怨。
有消費者表示阿寬食品存在黑色污漬。
并對后續的處理表示不滿。
還有消費者表示,白家阿寬食品面餅里出現蟲子。
同樣,該消費者也對后續處理不滿。
另外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是靠天貓大平臺才艱難維權成功。
經過多年發展,阿寬食品的業務不僅包括方便粉絲,還包括方便面產品、方便米線、紅油面皮等,其中方便面占到整體收入的一半以上,方便粉絲的營收占比反而處于下降狀態。2018年,阿寬食品的營業收入4.22億元,凈利潤608萬元,2019年營業收入6.31億元,凈利潤2365萬元,2020年受益于疫情,營業收入暴漲至11.1億元,當年實現凈利潤7626萬元。
收入的快速增長,來自于阿寬食品對線上營銷和線上渠道的把握,特別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2018年線上銷售占比為47.5%,2021年上半年,線上銷售占比已經達到63.6%,幾乎可以視為網紅品牌。
然而高額的線上營銷成本也侵蝕了阿寬食品的利潤,2019年凈利潤在3.7%,2020年即使因為疫情而受益,凈利率也只在6.8%。2021年,阿寬食品的增長就明顯放緩,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是5.93億元,凈利潤只有1981萬元,凈利率下降到3.3%。
面對這一處境,阿寬食品在研發上的投入經常在營業收入的0.5%以下,這對阿寬食品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對此,已經獲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的陳朝暉,擬上市募集6.65億元用于建設產業園和研發,那么隨著人們對方便食品消費的厭倦,這真的能改變局面嗎?
一方面在食品上屢有創新,一方面十年官場升遷不易,鄒光友干脆帶著500元創立了光友特產技術公司,從賣紅薯粉發展到賣紅薯方便粉絲,紅薯方便粉絲大獲成功,到1999年銷售額一年超過3000萬元,經銷商拎著現金排隊等貨。
與此同時,陳朝暉從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后,先在共青團成都工作三年,接著跳到百事可樂從事銷售。但自己的業務發展陳朝暉也從沒放下,還是學生時,陳朝暉就打理過咖啡館,工作期間,客戶向陳朝暉談起廣告需求,陳朝暉立即抓住機會,成立了雅士廣告公司,同時代理可口可樂、旭日升、洽洽瓜子等食品。
2000年7月,一個朋友的電話讓陳朝暉和鄒光友的方便粉絲發生了交集,這位朋友告訴陳朝暉,四川的方便粉絲比方便面還好吃,賣得很好。陳朝暉動了心思,一番調查下來,覺得可行。當時,在四川成都,很多人愛吃肥腸粉,肥腸粉中“白家高記肥腸粉”頗有美譽度。陳朝暉迅速注冊“白家”品牌推廣白家方便粉絲。
一周內,白家方便粉絲的貨鋪滿了成都的超市和賣場,50萬張廣告單也全面鋪開,賣場內的黃馬甲促銷人員隨處可見,針對寫字樓、社區、學校的推廣人員也開始行動。多年廣告生涯讓陳朝暉在營銷手段上展現出了大手筆,效果也是驚人的,2000年,白家方便粉絲出道才半年就實現了4000萬元銷售額,而達到這一目標,發明者鄒光友用了三年。
2001年,白家高記肥腸粉在成都媒體刊出公告,聲稱白家粉絲侵權,接著一紙訴狀將白家粉絲告上法庭。法院要求商標存在異議期間,陳朝暉的雅士公司不得對“白家”進行品牌宣傳,怎么辦?陳朝暉的雅士公司抖出內幕:由于雅士的白家品牌威脅到綿陽的方便粉絲老大,打破壟斷格局,因此該企業慫恿白家高記肥腸粉出面。媒體同情弱者,光友粉絲不得不下場辯解,幾個月口水戰下來,雅士旗下的白家品牌廣泛進入消費者的視野,銷量快速增加。
于是鄒光友繼續埋頭走科技路線。當時在鄒光友眼里,陳朝暉不過是靠炒作發家的投機者,而在陳朝暉看來,鄒光友踩著三輪車推廣產品實在太老套。
走科技路線的光友粉絲2002年推出無明礬粉絲。明礬當時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會導致記憶減退、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因此光友粉絲的無明礬產品銷售迅速增加。但光友粉絲又犯了一個錯誤,在產品上印上“杜絕了鋁(明礬含有大量鋁)對人體的危害”,但這句話對消費者來說難以理解,成都市工商局要求光友粉絲整改。白家粉絲立即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2002年8月,《成都日報》報道《白家高層透露:光友粉絲含明礬》,在食品安全令人色變的時期,這可是一個猛料,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鄒光友的辦法是,把光友粉絲送至有關部門檢驗,同時將陳朝暉的雅士告上法庭,但并未對媒體發布相關情況。官司打了一年多,光友粉絲的銷售下滑了一年多。2003年8月,四川高院判決:白家粉絲發布的光友粉絲含有明礬屬于惡意誹謗,判令陳朝暉的白家粉絲賠償并在媒體上公開道歉。然而,光友已經元氣大傷,白家粉絲銷售額達到1.2億元,光友粉絲銷售額下滑到只有4000多萬元。
2007年,白家粉絲又與河南白象方便面發生糾紛,白象方便面認為白家粉絲使用的“白家”商標字樣與白象太相近,白家粉絲則指責白象方便面推出的方便粉絲在產品包裝上仿冒了白家產品。
2021年,白家粉絲的公司全稱定為“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改為“阿寬食品”。
但阿寬食品推出的紅油面皮卻遭到消費者抱怨。
有消費者表示阿寬食品存在黑色污漬。
并對后續的處理表示不滿。
還有消費者表示,白家阿寬食品面餅里出現蟲子。
同樣,該消費者也對后續處理不滿。
另外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是靠天貓大平臺才艱難維權成功。
經過多年發展,阿寬食品的業務不僅包括方便粉絲,還包括方便面產品、方便米線、紅油面皮等,其中方便面占到整體收入的一半以上,方便粉絲的營收占比反而處于下降狀態。2018年,阿寬食品的營業收入4.22億元,凈利潤608萬元,2019年營業收入6.31億元,凈利潤2365萬元,2020年受益于疫情,營業收入暴漲至11.1億元,當年實現凈利潤7626萬元。
收入的快速增長,來自于阿寬食品對線上營銷和線上渠道的把握,特別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2018年線上銷售占比為47.5%,2021年上半年,線上銷售占比已經達到63.6%,幾乎可以視為網紅品牌。
然而高額的線上營銷成本也侵蝕了阿寬食品的利潤,2019年凈利潤在3.7%,2020年即使因為疫情而受益,凈利率也只在6.8%。2021年,阿寬食品的增長就明顯放緩,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是5.93億元,凈利潤只有1981萬元,凈利率下降到3.3%。
面對這一處境,阿寬食品在研發上的投入經常在營業收入的0.5%以下,這對阿寬食品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對此,已經獲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的陳朝暉,擬上市募集6.65億元用于建設產業園和研發,那么隨著人們對方便食品消費的厭倦,這真的能改變局面嗎?